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是继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思想活跃时期。黄宗羲提出了“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这主要因为(       )
A.君主专制制度衰落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农业不占压倒优势D.程朱理学失去活力
2 .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宋明理学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理论,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顾炎武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也强调治学的目的是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摘编自陈翠芳《中国儒家史论》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2)指出材料二中的“先天不足”有哪些含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023-09-15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六)
3 .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特色,下列说法与朝代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汉朝中朝刺史五经博士指南针
B唐朝天可汗曲辕犁两税法赵州桥
C宋朝枢密院交子青花瓷《农书》
D明朝内阁心学奴儿干都司玉米

A.AB.BC.CD.D
2022-01-0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清代学者刘献廷称: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王夫之
①主张建立“天下之法”                              ②强调“循天下之公”   
③ 反对“天命”对历史的主宰                       ④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1-11-04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明一位理学家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这位理学家
A.为“理”生万物提供了依据B.是心学的开创者
C.编辑《四书》成为理学经典D.确定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2021-11-04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推动着历史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我们文化的优点,到底在哪里呢?我们的文化,最为廓然而大公。我们是以世界大同为主义的。我们的终极目的,在于平天下,治国只是中间的一个阶段,也可说是平天下的一种手段……

——吕思勉《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5年版)

材料三   李大钊将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束了几代先进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大同理想的空想历史,使他的社会理想获得了科学形态,实现了近代大同理想由空想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在承继大同理想在中国近代的演进历程,又经历其在社会理想上从空想到科学大发展,李大钊最终所构想成的大同世界,是一个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大同团结与个性解放相统一的理想社会。

——王松涛《论李大钊的大同思想》

材料四   1944年,中外记者团延安之行对红色中国和边区形象的报道,对西方影响较大。……在西方记者和观察者的笔下,红色中国及其后来的边区是一个“没有乞丐、没有鸦片、没有卖淫、没有贪污和苛捐杂税的理想社会”。当爱泼斯坦坐在延安的窑洞前,准备将自己的见闻告诉家人时,他的感受基本上是所有在延安的外国记者的共同心声,“我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个中国充满希望,没有饥饿,没有失败主义情绪。延安使人感到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

——《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并简述孔子晚年回到鲁国后为继续实现这一理想所做的努力及其努力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关于中国文化的主要观点,并以宋、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来印证这一观点。
(3)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三、四,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概括指出李大钊“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并概述李大钊为此进行的实践。②指出1944年的延安在当时中国的地位,并简析延安出现中外记者团眼中“理想社会”的原因。
2021-08-26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7 . 前苏联人弗·格·布洛夫曾这样评价一位思想家:研究他的著作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他的学说是中世纪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是真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以下思想主张属于“他”的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B.“天地之化日新”
C.“天下为主,君为客”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021-06-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明清时期主张“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黄宗羲
9 . 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谐的规定体现了
A.僵化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10 . 我国南宋时期,有两位著名的学者,一位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典籍所作的注释被后世奉为经典。一位则是“心学”的开创者。下列表述与两位学者相对应的是
A.“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发明本心”
B.“万物之理终归于一”;“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
C.“正君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天地立心”
2021-03-12更新 | 233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