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明朝李贽在《史纳评要》中指出:“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次含义是:
A.封建社会魏征善谏现象具有偶然性
B.专制君主的个人品质决定政治风气
C.唐太宗与魏征是明君与忠臣的关系
D.因遇到的是唐太宗,魏征才能进谏
2 . 下列引文,符合王守仁核心思想观点的是
A.“道源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020-03-0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身着儒装传耶稣,口述四书讲圣经”描述的人物当指
A.董仲舒
B.朱熹
C.利玛窦
D.康有为
2018-01-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15·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4 . 清末的文章《狮子吼》中说:法国革了几次命,终成一个民主国,都是受这《民约论》的赐。明末清初我中国亦有一个卢骚(卢梭)——黄宗羲,他写的书已包含民约之理,比《民约论》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以上情形体现了
A.卢梭的思想受到黄宗羲的深刻影响
B.《民约论》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源头
C.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清末西学东渐的常见现象
D.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有类似之处
2011·上海·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5 .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2016-11-18更新 | 1554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1年上海市高考真题历史卷
6 . 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A.明朝中期B.清朝初期C.清朝末期D.民国初年
7 . “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用反省内心的方式获得天理,与下列哪一观点的要义最接近
A.孟子的“人性本善”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C.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D.王守仁的“致良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