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 道试题
1 . 清初思想家李颙指出“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穷理致知,反之于内,则识心悟性,实修实证;达之于外,则开物成务,康济群生。……明体而不适于用,便是腐儒:适用而不本于明体,便是霸儒。”这一言论 (     
A.表达个性自由的愿望B.体现经世济民的观念
C.蕴含离经叛道的倾向D.宣扬空谈心性的主张
2 . 王守仁的弟子王畿说:“信得良知过时,独往独来,如珠之走盘,不待拘管,而自不过其则也”。据此可知心学(     
A.属客观唯心主义,隐含叛逆色彩B.蔑视权威教条,主张个性自由
C.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社会伦理道德D.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024-05-14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3 . 明朝后期思想家李认为:“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药医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对此观点的解读,正确的是(     
A.陆王心学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倾向对封建传统思想产生冲击
B.明代学者恪守孔孟正统人本思想重新建构起儒家伦理秩序
C.虽能丰富中华文化理论思维但其本质依然是宣扬封建礼教
D.君主专制制度的高度强化引发学者对封建集权体制的批判
2024-05-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引用了一位浙江籍儒学家的思想论述浙商精神,认为浙商要用“心即理”涵养浙商自信豪迈、包容万象的气度;要用“知行合一”引导企业方向,稳立企业愿景,主动接受市场的磨砺。这位儒学家是(     
A.朱熹B.陆九渊C.王守仁D.顾炎武
2024-0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腾云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黄宗羲批评明代士人: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阔扦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目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目为俗吏。徒以生命立极、天地立心、万世开太平之阔论,钤束天下。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为学应该(    
A.批判君主专制B.经世致用C.提倡个性自由D.中体西用
6 . 王阳明日:“吾辈今日用功,只是要为善之心真切。此心真切,见善即迁,有过即改,方是真切工夫。”在其制订的《南赣乡约》中,他强调,“尔等父老子弟毋念新民之旧恶而不与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为良民而不修其身,尔一念而恶,即恶人矣;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尔等慎思吾言,毋忽。”由此可知,王守仁重点关注(     
A.心学的理论渊源B.乡约的非强制性
C.守善的主观能动性D.基层治理注重相互监督
7 . 面对明朝中后期“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王守仁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自任。下列项中,属于王守仁言论主张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3-12-08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即使愚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由此可知,“致良知”学说意在(     
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B.格物致知以达圣贤之道
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D.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9 . 有学者认为:“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由此可知,该学者的主张(     
A.强调格物致知B.带有主观唯心色彩C.倡导个性自由D.蕴含经世致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提倡个性自由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抨击君主专制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023-11-09更新 | 331次组卷 | 9卷引用:浙江省衢州、丽水、湖州三地市2024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