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1859年,英国对法国进口货物征收大约15%的税率,比当时中国对同类货物所征收的进口税率高2~3倍,这表明当时(       
A.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意图降低关税抵制倾销
C.协定关税的危害深重D.列强侵略方式发生变化
2 . 晚清徐继畲认识到欧洲的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原来隔离状态,这是一个人们无法控制的必然趋势。他用“天地之气”的生息演化解释道:“天地之气,忽而旁推交通,混为一体,倘亦运会使然耶?然天下从此多事矣。”这表明他(     )
A.尚未脱离传统观念的影响B.赞同西方流行的“进化论”
C.主张摒弃传统的华夷观念D.抨击中国传统的对外政策
22-23高二下·安徽滁州·期中
名校
3 . 1865至1911年晚清对外贸易总值增加约6.73倍,除1872至1876这五年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外,其余42年都处于入超状况。1901年后,中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这反映了(     
A.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出口B.中国外贸环境逐步改善
C.西方经济依赖于中国市场D.外来侵略冲击中国贸易
2023-05-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4 . 1853年,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香港创办,该月刊辟有“布告篇”专栏,专载船期、商情和广告。稍后出版的外人所办的诸多报刊,对登载广告的业务更加重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东南沿海的商品市场扩大
B.大众传媒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C.经济主体的市场意识增强
D.民族企业的营销手段不断革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48年,徐继畲在刊行的《瀛环志略》中感叹西方富强,认为商业贸易可致国家强盛;对他们的政治制度充满钦慕,赞扬西方强国的民主制度及开创者。这说明他(     
A.旨在引导学习西方政治制度B.属于早期维新派的代表
C.是当时理性看待西方的先驱D.冲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
6 . 鸦片战争后,魏源从世界历史地理结构中感知到“西夷”对中国边疆的冲击,“鄂(俄)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面对“西夷”在清王朝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成的侵略态势,魏源提出“以守为攻,以守为款”的积极防御策略。这表明,魏源(     
A.对鸦片战争失败有了深刻反思B.摒弃了传统华夷狭隘观念
C.认识到晚清器物改造的重要性D.意识到民族危机的紧迫性
7 . 咸丰皇帝为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数次拒绝了要求觐见而又拒绝向皇帝行跪拜礼的英国使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则明确规定,英国使臣觐见皇帝时,不用再行跪拜之礼。这表明(     
A.中国外交完成了近代化转变B.中外交往实现了平等互利
C.中国外交明显受时局影响D.清朝官员具有近代化意识
8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人了封建主义禁铜着的神圣王国",这是好事,如果来得早一些,“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难道为了‘抵抗’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种不成?”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本质特征B.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C.混淆了武装侵略与文明传播D.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落后
9 .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海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在福州、上海、九江、南京、张家口、伊犁、蒙自(云南)亚东(西藏)等地设立海关共82个,其中69个是根据条约要求,13个是自设,分布遍布沿海、沿江和沿边。海关的设立适应了
A.列强侵略扩张的要求B.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外经济联系的需要
10 . 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了《过境税声明》,依据《南京条约》中关于协定关税等多项规定,声明“中国内地关税定例本轻,今复议明内地各关收税,洋货各税,一切照旧轻纳,不得加增。这一声明
A.使英国资本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B.使英国商品完全不受内地控制
C.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D.提升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