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魏源从世界历史地理结构中感知到“西夷”对中国边疆的冲击,“鄂(俄)罗斯兼并。西北,英吉利蚕食东南”,面对“西夷”在清王朝西北边疆与东南海疆形成的侵略态势,魏源提出“以守为攻,以守为款”的积极防御策略。这表明,魏源(     
A.对鸦片战争失败有了深刻反思B.摒弃了传统华夷狭隘观念
C.认识到晚清器物改造的重要性D.意识到民族危机的紧迫性
2 . 据陈代卿《庚申畿辅纪变略》对咸丰帝出逃之事的记述:“旬日之间,所见所闻,可愕可笑者,不知凡几,真奇变也。”另据赘漫野叟《庚申夷氛纪略》记述:“予昔见浙东之兵,未尝与夷人战,风闻辄逃,心痛恨之。不料此种情形,复见于今日。若论误国之罪,今更胜于昔也。可哀哉!可恨哉!”这反映出二者(     
A.斗争精神的高涨B.媚外观念的凸显
C.自强思想的萌发D.忧患意识的增强
3 . 咸丰皇帝为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数次拒绝了要求觐见而又拒绝向皇帝行跪拜礼的英国使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则明确规定,英国使臣觐见皇帝时,不用再行跪拜之礼。这表明(     
A.中国外交完成了近代化转变B.中外交往实现了平等互利
C.中国外交明显受时局影响D.清朝官员具有近代化意识
4 .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家书中写道:“自林则徐查办烟案以来,兵怨之,夷怨之,私贩怨之,莠民怨之,反恐逆夷不胜,则前辙不能复蹈”。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B.多数民众反感禁烟抗英
C.官府政治腐败严重D.部分国人民族意识淡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海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在福州、上海、九江、南京、张家口、伊犁、蒙自(云南)亚东(西藏)等地设立海关共82个,其中69个是根据条约要求,13个是自设,分布遍布沿海、沿江和沿边。海关的设立适应了
A.列强侵略扩张的要求B.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外经济联系的需要
6 . 1843年,中英双方议定了《过境税声明》,依据《南京条约》中关于协定关税等多项规定,声明“中国内地关税定例本轻,今复议明内地各关收税,洋货各税,一切照旧轻纳,不得加增。这一声明
A.使英国资本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B.使英国商品完全不受内地控制
C.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D.提升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