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广东制造的“广船”多为海舶,其有数百人居其上,“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舶上的房室多则有百间以上者,这些海舶来往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间。进入明代,“凡舟车之制,曰黄船,以供御用;曰遮洋船,以转漕于海;曰浅船,以转漕于河;曰马船、曰风快船,以供送官物;曰备倭船、曰战船,以御寇贼”。嘉靖之后,船体较大的海舶,鲜有出现。明人说既然“不能走海,则不作大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通东西航线之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南洋各国对中国的传统朝贡贸易,几乎停止了。

——摘编自叶显恩《明代广东的造船业》

材料二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建了福建船政局。这两处近代工厂的创建结束了中国没有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历史。江南制造局的技术设备主要源自赴美国购买当时属于较先进的全新设备一万多台套。福建船政局委托法国人招请一批外国技术人员,进行船厂设计、组织基建、由法国进口成套设备并由他们安装。西方在1850年开始盛行铁木混合结构船,也称铁肋船,船政局在1876年就着手制造铁肋船。西方在1860年开始盛行钢质船,而船政局第1艘钢质船则始建于1886年。这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号在编入北洋海军序列后改名为“平远”。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发行的西方科学专著,广为流行,为嗣后中国开办的新式学堂用作教科书,影响很大。

——摘编自席龙飞顿贺《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近代造船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明时期广东造船业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是关于太平天国的讲道活动中部分内容的摘编情况。太平天国的“讲道”活动(     
时间内容
1853年据清方探报,太平军攻克安庆集贤关后,“高札木屋,宣讲伪书”
1861年硖石镇守将罗某至海宁花溪“设台讲礼,并催完银”
1861年常熟东乡梅塘医士王春园,因乡官派役逼索,盟约乡里,拆馆打官,守将钱桂仁亲至梅里书院安民讲道理
A.意在强化传统伦理B.是对基层民主的探索
C.丰富了乡约的内容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黄海海战后,日军……之取旅顺,舰队亦有力焉。北洋舰队则匿于军港,不敢再出,朝旨调南洋兵舰三只共守渤海,初英国以为战争妨碍其商业,请于日本划上海及其附近为局外之地,日本许之。李鸿章欲调南洋舰队北上,但南方大臣因故反对。李鸿章乃饬丁汝昌严守渤海,余舰匿于威海卫。1895年1月,日本决定攻取威海卫,兵舰炮击登州……炮击泊于港内刘公岛之华舰,舰队助之,北洋军舰遂困守于绝地。清廷余船不堪再战,水兵不听指挥,外员劝丁汝昌出降。1月16日,海军出降,丁自杀。……(中国)而反败于蕞尔小国,其老大衰弱,及政治上、社会上所有之弱点,暴露于世,列强因而乘机争夺权利,中国几至不国,固订约通商以来,外交上未有之变局也。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析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危害。
2024-03-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雾月政变后,法国仍处在第二次反法联盟军的包围之中。拿破仑向全国发出号召,为了争取和平,为了保卫自由,为了法国的荣誉,必须拿起武器来。他决定首先打击对法国威胁最大的奥地利,把主攻战场放在被奥地利占领的北意大利。1800年,拿破仑率军取得马伦哥战役的胜利。18012月,法奥两国在吕纳维尔签订和约,法国取得了意大利的许多领土。拿破仑希望欧洲能够暂时实现和平,他利用反法联盟国之间的矛盾,发起了以谈判为中心的和平攻势。180110月,拿破仑利用俄英矛盾,与沙皇签订了《巴黎和约》,接着,又与几个小国签订了和约。英国迫于形势,接受和谈。18023月,英法两国代表正式签订了《亚眠和约》,规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欧洲占据的领土。《亚眠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结束,欧洲终于实现了普遍的和平。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反动封建主在天山南北发动武装暴动。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率军于1870年控制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借机出兵强占了中国伊犁地区,此后拒不交还。18721874年,沙俄和英国先后承认阿古柏政权,并与其签订商约,获得特权。阿古柏成了英俄分裂和肢解中国新疆的共同傀儡。面对危机,清廷派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率军讨伐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败死,天山南北收复。1878年,清政府派崇厚出使沙俄谈判索还伊犁,却被迫签署失地丧权的条约。1880年,清政府任命曾纪泽赴俄交涉改约事宜。左宗棠决心“誓与俄人决一死战”,在新疆加强战备应对沙俄的军事挑衅。经过多方努力,1881年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清政府收回了被沙俄盘踞十年的伊犁及其南境领土,但仍被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块领土,赔款白银五百万两。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拿破仑取得对外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反分裂新疆斗争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两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历史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步步紧逼,明清两朝统治者从不同层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首先,加强对西方国家的防范,“立中外之大防”。明朝加强沿海地区防守,“苹渡船,严保甲,搜捕奸民”,整顿海防官兵,日夜操训;清廷对西方来华商船作出限制性规定,西方商船进入黄埔港,须将所带炮械交出,所带之护货兵不得擅自进入各海口等。其次,限制对外贸易区域。自明初以来,中央政府为便于有效管理朝贡事务,划定不同口岸,规定入明朝贡的外国人员在各自划定口岸登陆。清朝在1757年宣布关闭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的西洋贸易,只保留粤海关通商。“限关”的同时,明朝中后期、清朝中前期,政府为应对海陆边境贸易需求,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政策。18世纪的广州成为环球海上航路的重要中转港。此外,明清统治者对西洋科技和文化,采取“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的态度。康熙晚年,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祭祖祭孔,这与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冲突。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课题组《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材料二   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传统中外关系格局。《望厦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谕令将五口通商贸易章程向各国颁发,“以示怀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不断勒索,使清政府感到怀柔之道难以适应条约关系;与此同时,随着西方的国际法和近代国际关系的准则等从各种渠道传入中国,清朝大吏们逐渐产生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1867年在讨论修约问题时,清政府明确表示:“查中外时势,有难有易,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后,清政府有意识地在新订条约中消削或限制此前已被列强所握取的特权。甲午战争后,日本企图凭借强权订立新的商约,由此获得与西方国家同等特权地位,对此清廷降旨强调,“凡此次所许利益,皆不使溢出泰西各国之外,庶可保我利权”,最终日方方案共40款,中方删改达31款之多。经过庚子事变,清政府的修约意识更为清晰,除将收回领事裁判权的筹划纳入条约外,清政府还就修改经济特权作了筹议。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对外关系中利益观念的演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明清处理对外关系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2024-05-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高三下学期省际名校联考三(押题卷)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分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关于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不久,鉴于粮食供应紧张,在安徽、江西等地重新“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土地思想的核心。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关于民生主义,其原则……是平均地权,即由国家制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以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具体方法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分给佃农。1930年,国民政府出台了《土地法》,该法三章七十六条,无一条议及“平均地权”,无一条议及“耕者有其田”。

——摘编自沈昊,姜秀玉《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三   1947年,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共中央于1947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通过土改,广大的贫雇农翻身成为自耕农,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土地法大纲的贯彻实施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认识。
7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4092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前后30年,在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兴办近代工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28岁的孙中山在上书李鸿章时对洋务运动赞赏有加。他指出∶“顾我中国仿效西法,于今已三十余年。育人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后先辉映矣。”同时,孙中山也从多个方面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弊端,并提出了四大改革纲领。

——摘编自孙津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国人在甲午战争后的基本反应,不是探讨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与背景,不是以忍辱负重的精神面对现实、面对未来,而是企求一种根本解决方案。国人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清政府几十年来的洋务新政,以为洋务新政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只治其表,不治其本,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有待于中国能否从根本上放弃固有的旧体制。

——摘编自马勇著《重寻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洋务运动“赞赏有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甲午中日战争后国人对“洋务新政”的认识,并说明当时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寻求出的“真解决”中国问题的新道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1年开始,中国留美幼童开始陆续回国。归国后的学子积极改造中国社会,并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把近代风气带进政府部门,冲击着封建官僚旧习,尤其是在抵制贪污、求真务实、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近代中国政治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1875年赴美留学的梁诚,在晚清交涉赎回兴筑粤汉铁路权益的进程中作出巨大贡献,这件事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梁诚在美多年,深知美国政治运行模式,因此,他通过多种渠道争取美国各界的支持,请求他们支持中国的庚子退款要求,利用报刊舆论对美国政府和时任美国总统的老罗斯福施压。部分留美幼童又以极大热情投入到民主化的建设潮流中,不断奋斗,不断前进,努力追求民主共和制度的实现。因而,他们对近代中国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摘编自鲁涛《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政治》

材料二   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克等5个东欧国家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目。从1951年起,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开始正式较大规模地向苏联派出留学生,用以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后派出的留学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并对留学生的资格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选拔程序上则需经派出单位初选、全国外语统考、省级高教行政部门复审、教育部监察等四道关。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留学人员对留学国别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选择趋向,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留学的动机也不仅仅是求学为第一,而是有了更多个人功利的考虑。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另一个人潮开始涌现,这就是“海归”潮。

——摘编自张雪蓉《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留美幼童回国后为改造中国而努力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变迁并分析其原因。
2022-06-03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第五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而引发欧洲列强进行的海上角逐中,英国终于露出了自己的牙齿,开始向海上霸主的目标迈进。重商主义原则极大地助长了英国人增强海洋霸权的欲望和信心,加快了构建重商帝国的步伐。而英国议会,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持久而重要的核心作用。英国从1651年起三次对荷兰开战,强迫荷兰接受其维护英国利益的“航海法”。这项立法可以说是英国开始建立自己殖民帝国的第一项重要举措。总之,从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看,英国的发展基本上遵循着这一模式:依靠海洋贸易发展自身,按照贸易原则调整国家的政治机器,为了增强贸易的实力推动工业和技术革命,为了市场和原料而不断打击各种竞争对手,为了成功打击对手而强化海军的优势地位。最终,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

——摘编自陈晓律、叶璐等《海洋意识与英国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清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江南水师学堂等官办机构事实上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军事研究机构,他们延揽中外人才,筛选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西方海防著作进行译介,服务于清政府海防建设的需要。除了解西方国家地理知识以外,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研究中国本土的海洋地理及测绘类的著作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傅兰雅主持翻译的《海道图说》等著作相继翻译出版,这使得晚清海防地理与测绘研究有了长足发展。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是近代中国为实现海洋强国梦在军事研究层面实施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翻译活动,其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领域之广,翻译成果之丰,是中国翻译史和海军史上前所未有的。它调动了当时政府、军方和民间的大量资金和技术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军事研究与翻译领域最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摘编自张瑞嵘、龙心刚《海洋强国梦的先声: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发展的特点,并简析近代英国逐步掌握海洋话语权与晚清西方海防著作译介的关系。
2022-02-2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