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黄海海战后,日军……之取旅顺,舰队亦有力焉。北洋舰队则匿于军港,不敢再出,朝旨调南洋兵舰三只共守渤海,初英国以为战争妨碍其商业,请于日本划上海及其附近为局外之地,日本许之。李鸿章欲调南洋舰队北上,但南方大臣因故反对。李鸿章乃饬丁汝昌严守渤海,余舰匿于威海卫。1895年1月,日本决定攻取威海卫,兵舰炮击登州……炮击泊于港内刘公岛之华舰,舰队助之,北洋军舰遂困守于绝地。清廷余船不堪再战,水兵不听指挥,外员劝丁汝昌出降。1月16日,海军出降,丁自杀。……(中国)而反败于蕞尔小国,其老大衰弱,及政治上、社会上所有之弱点,暴露于世,列强因而乘机争夺权利,中国几至不国,固订约通商以来,外交上未有之变局也。

——摘编自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简析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危害。
2024-03-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同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五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雾月政变后,法国仍处在第二次反法联盟军的包围之中。拿破仑向全国发出号召,为了争取和平,为了保卫自由,为了法国的荣誉,必须拿起武器来。他决定首先打击对法国威胁最大的奥地利,把主攻战场放在被奥地利占领的北意大利。1800年,拿破仑率军取得马伦哥战役的胜利。18012月,法奥两国在吕纳维尔签订和约,法国取得了意大利的许多领土。拿破仑希望欧洲能够暂时实现和平,他利用反法联盟国之间的矛盾,发起了以谈判为中心的和平攻势。180110月,拿破仑利用俄英矛盾,与沙皇签订了《巴黎和约》,接着,又与几个小国签订了和约。英国迫于形势,接受和谈。18023月,英法两国代表正式签订了《亚眠和约》,规定英国承认法国在欧洲占据的领土。《亚眠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二次反法联盟的结束,欧洲终于实现了普遍的和平。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反动封建主在天山南北发动武装暴动。中亚浩罕汗国的阿古柏率军于1870年控制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借机出兵强占了中国伊犁地区,此后拒不交还。18721874年,沙俄和英国先后承认阿古柏政权,并与其签订商约,获得特权。阿古柏成了英俄分裂和肢解中国新疆的共同傀儡。面对危机,清廷派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率军讨伐阿古柏。1877年,阿古柏败死,天山南北收复。1878年,清政府派崇厚出使沙俄谈判索还伊犁,却被迫签署失地丧权的条约。1880年,清政府任命曾纪泽赴俄交涉改约事宜。左宗棠决心“誓与俄人决一死战”,在新疆加强战备应对沙俄的军事挑衅。经过多方努力,1881年中俄签订了《伊犁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清政府收回了被沙俄盘踞十年的伊犁及其南境领土,但仍被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的大块领土,赔款白银五百万两。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拿破仑取得对外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反分裂新疆斗争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两国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中西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和探索。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随着封建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种社团、政党纷纷建立。反映社会舆论的报纸也受到普遍重视。据统计,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的报纸便从10年前的100多种,陡增至近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创办实业的热潮兴起。19041911年全国共设厂6393家,平均每年设厂799家,而19121914年全国共设厂3937家,平均每年设厂1312家,约为前期的两倍。各类学校的数目都有较快的增长,1912年在校学生数较1909年增长了近一倍。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的事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
2024-0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分土地的方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关于产品分配,实行圣库制度,“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不久,鉴于粮食供应紧张,在安徽、江西等地重新“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土地思想的核心。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关于民生主义,其原则……是平均地权,即由国家制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征收法及地价税法,以防止‘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具体方法是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土地税的办法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分给佃农。1930年,国民政府出台了《土地法》,该法三章七十六条,无一条议及“平均地权”,无一条议及“耕者有其田”。

——摘编自沈昊,姜秀玉《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三   1947年,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中共中央于1947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第六条,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第十一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通过土改,广大的贫雇农翻身成为自耕农,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土地法大纲的贯彻实施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以来中国土地制度三次探索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广东制造的“广船”多为海舶,其有数百人居其上,“中积一年粮,豢豕酿酒其中”,舶上的房室多则有百间以上者,这些海舶来往南海、印度洋、波斯湾间。进入明代,“凡舟车之制,曰黄船,以供御用;曰遮洋船,以转漕于海;曰浅船,以转漕于河;曰马船、曰风快船,以供送官物;曰备倭船、曰战船,以御寇贼”。嘉靖之后,船体较大的海舶,鲜有出现。明人说既然“不能走海,则不作大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通东西航线之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南洋各国对中国的传统朝贡贸易,几乎停止了。

——摘编自叶显恩《明代广东的造船业》

材料二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建了福建船政局。这两处近代工厂的创建结束了中国没有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历史。江南制造局的技术设备主要源自赴美国购买当时属于较先进的全新设备一万多台套。福建船政局委托法国人招请一批外国技术人员,进行船厂设计、组织基建、由法国进口成套设备并由他们安装。西方在1850年开始盛行铁木混合结构船,也称铁肋船,船政局在1876年就着手制造铁肋船。西方在1860年开始盛行钢质船,而船政局第1艘钢质船则始建于1886年。这艘钢甲巡洋舰“龙威”号在编入北洋海军序列后改名为“平远”。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出版发行的西方科学专著,广为流行,为嗣后中国开办的新式学堂用作教科书,影响很大。

——摘编自席龙飞顿贺《中西文化交流与中国近代造船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明时期广东造船业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造船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赴任广州主持禁烟,途中便派人“先赴海口代访夷情”。至广州后,他又组织有关人士编译《澳门新闻纸》,借以采访夷情。经过调查,林则徐认为禁烟重点应是杜绝鸦片来源,便要求外国鸦片贩子于三日内缴交所有鸦片,并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同时,他还意识到“内地兴贩已久,囤积之家定必不少”,于是颁布法令规定:“所有内地民人贩鸦片、开烟馆立即正法,吸食者亦议死罪。”鉴于广州官僚机构的腐化,林则徐还倡导民间组织“绅士公局”,以宣传禁烟及收缴鸦片,并规定“倘有客商违例夹带吸食,许该船户前赴沿途地方官密行首禀”。

——摘编自李桂屏《试析林则徐禁烟斗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美法诸国逐渐同意禁向中国出口鸦片。1909年,各国在上海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毒禁毒的序幕。与此同时,甲午战争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提出“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纷纷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禁烟和批评清政府的鸦片政策。国外华文报刊也指出吸食鸦片是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呼吁华人同胞禁吸鸦片。在当时社会,不仅舆论要求禁烟,国内外禁烟组织活动也相继开展。如在维新变法期间,徐勤等在多地成立戒鸦片烟总会,不仅配制戒烟药丸,还编写、印刷戒烟歌等传示各地。一些乡约民规中也顺应潮流,加入了自禁鸦片、稽查烟馆等内容。至1910年,由资政院议员及学绅界人士组成的中国国民禁烟会在北京成立,并在各地积极协商设立禁烟分会。至此,清末民间禁烟运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于海斌《清末民初时期的民间禁烟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禁烟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民间禁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该运动。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洋务运动所开启的,是一条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不归路,一旦开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就绝不会止于清末种种改良与改革举措所规定的界限之内。其“师夷之长技”的实质是经济变革,经济的变革、发展与其迟早必然引发的政治变革与维护清王朝统治之间的矛盾,对于清廷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无解之题。所以,只有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方式使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清廷统治集团才被迫以接受“优待条件”而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但辛亥革命中存在诸多弱点,对旧制度的扫除并不彻底,传统守旧的政治势力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继续有待于新的时机与新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以宪法、国会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023-12-16更新 | 143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1867~1959)在1949年回忆说:五十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

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不三年,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为中国再出发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能性。

——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   1905年冬,日本东京大森海湾,刺骨的海水凝固了一位中国湖南人的血液,他的名字叫陈天华。两年前,陈天华随1300多名留日大军,来到东京学习法政。在赴死前一天,陈天华留下了一纸绝命书,鼓励时人“去绝非行,共讲爱国”,不无悲壮而又充满着愤懑,使得前者赴后者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五十多年前”具体所指时期,说明“我们被日本打败”的结果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的巨大损失。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是关于太平天国的讲道活动中部分内容的摘编情况。太平天国的“讲道”活动(     
时间内容
1853年据清方探报,太平军攻克安庆集贤关后,“高札木屋,宣讲伪书”
1861年硖石镇守将罗某至海宁花溪“设台讲礼,并催完银”
1861年常熟东乡梅塘医士王春园,因乡官派役逼索,盟约乡里,拆馆打官,守将钱桂仁亲至梅里书院安民讲道理
A.意在强化传统伦理B.是对基层民主的探索
C.丰富了乡约的内容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10 . [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

材料一中国古代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任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西周“六艺”重视射、御。唐代设立武举,测试骑射、负重等。两宋至明代都延续武举,并设置武学。

就武举而言,两宋“以策(论)为去留,弓马为高下”,“凡武举,始试义、策于秘阁,武艺则试于殿前司,及殿试,则又试骑射及策”。由于统治者重文轻武,宋代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不屑于应武举。明弘治六年(1493)规定,武举“六岁一行,先策略,后弓马,策不中者不许骑射”。然而明代武职多荫袭,武举只是补充形式。

就武学而论,宋代武学“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视看人材、试验弓马,合格者始许入学”。其教学内容除弓马武艺外,尤其重视“习诸家兵法,教授纂次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明代武学则增加了《论语》《孟子》等作为主要教材。

——据《宋史》《明史》等

材料二“以弧矢定天下”的清王朝,武举渐以骑射、技勇为重。嘉庆年间改策论为默写武经百余字即合格。而武官选任则以行伍出身为正途,武举出身次之。就军事教育而言,清廷不再专设武学,而是在官学设立武学教习教授生员。

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先后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湖北武备学堂等新式学堂。其课程主要教授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新式炮台和营垒的构筑方法等工程技术。编练的新军按才学品行优劣、训练勤惰、考核成绩高低决定赏罚,排以上的军官须由军事学堂出身者担任。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明武举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从宋明到清代军事人才培养与选任的变化及原因。
2023-06-14更新 | 390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