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洪仁玕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最进步、最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向太平天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治国主张。洪秀全让他总理朝政,他在《资政新篇》中指出,“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等一切轻污文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并非“经纶实际”。他认为,这些傲慢的语言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而无补于事。他提出,一方面要允许外国人以技艺来“教导我民”,另一方面要制订“一定章程,一定礼法”对其加以限制约束。这些外国人在华活动就只能是“为国献策”,而不是“毁谤国法”。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洪仁玕提出新治国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仁玕的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简要评析。
2024-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萌芽,是“家族”“万邦”与“天下”观念。《左传》中多处洋溢着爱国精神和基调,其中谈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影响巨大。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优雅的华夏文明始终是士人爱国信念的一个重要源泉。《论语》中“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凝结成了后世"民族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爱国精神和天下观念。在整个中国古代,民族气节被视为人生修养的最大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苏轼曾评价爱国诗人杜甫虽然终身不得重用,却“一饭未尝忘君”,忠君爱国的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摘编自吴灿鑫《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奠基》等

材料二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左宗棠英勇抗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日殉国,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赞颂。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勇敢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破产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近代前期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最高成就。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承担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毅《外向发力: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简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古代爱国精神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洋务运动的兴起。其主要发起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思想与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多有承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师夷”之范围从枪炮、轮船扩大至电报、矿冶、纺织、火车等领域;“师夷”之主体从官员扩大到绅商;“师夷”之领域从军事、工业、交通扩大到科技、文化,从而拉开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但洋务派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中央政府“自强求富”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统一的国策和规划。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也意味着这次现代化道路探索归于失败。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1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选科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4 .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结合所学,写出“两场久远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场久远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
(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太学中就学的有太子、诸侯功臣子弟以及匈奴子弟,以“五经”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是开大班上课和以高足弟子传授低年级学生,允许学生通过自学和向校外硕儒求教提高水平。定期考试,朝廷根据考试情况授以不同官职。后来宦官为了对付太学生,创建鸿都门学,专授辞赋、小说、尺牍、字画。政府还开办了专门招收外成子弟的“四姓小侯学”和对宫人教育的宫廷学校。此外,东汉时期的郡学与私学都很发达。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行,外语和西方近代科技知识进入了课堂,而且西学课程比例和时数逐年增加。到了洋务运动后期,西学课程总时数要占80%,甚至90%。传统的经学一般不列入正式课程,鲜有考核。新学堂采用班级授课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新办法,且特别重视实践应用能力。20世纪初,政府颁行“癸卯学制”,按初等、中等、高等三段,实施通入、师范、实业三类学校教育,使洋务运动以来的分科教学模式更完善、系统。

——王韵秋《论洋务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东汉相比,晚清教育的变化及其影响。
2023-11-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左宗棠(18121885),湖南人,1852年起,他为维护清朝统治做了一系列的努力:在应对太平军的过程中长期担任幕僚,1860年,组建"楚军",先后攻克太平军占领的杭州、绍兴等地,控制浙江全境。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培养造船和海军人才;建立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厂家——福州船政局。从1866年至1873年,平定陕甘的捻军和回民暴动,在当地推广代田法,努力恢复生产,拨款救济饥民和归降者。1872年,设置兰州制造局,主要生产枪炮及其弹药,开创中国西北近代工业之先河。1875年,率军西征,提出"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方针,建立四条运输军旅的路线,采取多种途径筹措大量军费。他指挥西征军,很快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1年,调任两江总督,兴办水利,改良盐务,罢免昏庸,任用良吏。1884年,督办闽海军务,积极布防,抗击法军侵略。在其任上,治理泾河、永定河、淮河,兴办一系列灌溉工程;着力于减轻赋税,修筑道路,推广蚕丝。

——摘编自百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宗棠为维护清朝统治所作的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左宗棠能够收复新疆的原因。
2023-04-15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届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前人有过的曲折也是后继者的财富。中华民族步入二十世纪时,正处在深重的苦难中。甲午战争,是一场备受屈辱的悲剧,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戊戌维新运动推动的变法注定要失败,但决不能国而抹杀它促进新思想传播的作用;不能因为义和团运动是爱国运动,就不指出那些消极落后、甚至愚昧荒唐的东西,正如不能因为它存在消极落后的方面,就不敢肯定它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一样。

材料二   第十四章人心向背的较量

人心向背,是最终左右一切的决定性力量。解放战争中,军事局势迅猛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内以学生运动为先锋的民众运动风起云涌,反映了国民党统治区人心的变动。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最坚决地、脚踏实地地在乡村中领导广大贫苦农民,把几千年没有能解决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根铲除:这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民主同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动向,反映出原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们在政治态度上的进一步变化。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概括材料一呈现的历史观念,并予以说明。要求:从你给出的观念中,任选一个并结合材料中的一个事例说明:史论结合,逻辑一致。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长期封闭的清朝大吏们,对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近代国家交往的原则和方式等一无知晓,他们仍然用封建时代的帝国观念和手段认识处理对外关系。对于条约的谈判和签订,清政府采取了漫不经心的态度。条约中的开放五口通商、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等重要特权,也因为与施以恩惠的传统羁縻之道相符合而被轻易让予。清朝君臣将结束鸦片战争订立的条约视为一成不变的“万年合约”。

材料二   【分材料缺失】渐产生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一方面,他们对条约制度及其性质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法意识;另一方面,他们从国际法的角度看到现存的条约制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此后更明确从国际法的角度检索此前所定条约的失误;对条约本身的认识以及对西方列强“修约”要求的应对,又进一步发展为主动修约的思想。甲午前后,朝廷特别注意运用国际法维护国家的权益,并有意识地在新订条约中消削或限制此前已被列强所攫取的特权。

——以上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处理对外关系的特点,并简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清政府外交理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些变化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13世纪初,中国的火药技术首先传入阿拉伯,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在欧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380年,欧洲铸造了火铳,接着出现了各种重型加农炮,并在15世纪末,首先由德国发明了近代步枪。从16世纪到19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兴起,火器技术逐渐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装备。

—摘编自姚娟娟《西方火器技术的冲击与晚清中国科技的发展》

材料二   近代中国科技与社会转型关系图

—摘编自冯震宇《西方火器技术冲击下的明清科技与社会转型》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前夕,人民解放军全军装备的枪炮共有100 多个品种,80多种口径,产自十几个国家,曾有“万国牌”之称。当时,国民经济还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无法支援军事工业的建设。求助于苏联是当时中国争取外部支持的唯一来源。而此时中国是无法拿出大量外汇购买先进武器的,只能以贷款形式先从苏联获得军事技术,等经济恢复了慢慢偿还。这是中苏盟友关系下,苏联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支持。

——摘编自刘一呜《国家利益视域下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至近代中西方军事技术发展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之初苏联对华军事技术支持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清以来中国学习国外军事技术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