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关于铁路兴修的两则言论,两者都(     

直隶提督

刘铭传

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用兵 一道尤为急不可缓之图。

户科给事中洪良品等

今修铁路,必先平治道涂,铲尽险阻,一旦海口有变,侥幸登陆,炮车所指,略无阻碍……虽有百利不能偿此一害。

A.主张自建铁路B.提倡学习西方
C.呼吁挽回利权D.关注国家安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64年,清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江苏巡抚李鸿章整顿江南田赋,以正赋取代之前权宜采取的粮捐、亩捐等,并要求“认真收纳,年清年款”。此举意在(     
A.防治地方官员贪腐B.推动财政体系近代化
C.筹措洋务运动经费D.重建战后的统治秩序
2024-03-08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1880-1912年,清政府以大城市为中心自建了30多条铁路,形成了连接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局部铁路网。这些铁路的修筑(     
A.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利权B.体现了对列强侵华的妥协
C.是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D.取决于中国重工业的发展
2024-02-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商周时期盛行的射礼,竞争者先相互揖让,后登堂比赛,赛毕同饮,“其争也君子”。御术、龙舟竞渡等项目,同样受到“君子之争”的框定。汉代舞龙活动十分流行,不同节令的求雨祭礼都离不开舞龙。宋元以后,多数体育活动形式开始冲破“礼仪”束缚,如蹴鞠、相扑等成为瓦舍中民众喜爱的体育表演。清代民间冰上活动在技巧形式与普及程度上都较前代有很大的飞跃,这与满族人尚武善滑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摘编自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开启了西方体育传入中国的先声。从1862年起,湘淮系等清廷军队开始废除传统的骑射、刀、弓等武艺,以西式兵操训练士兵。维新思潮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维新人士“呼吁锻炼强民之体魄”。20世纪初,晚清政府明确规定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1933年,党领导人民群众成立了“赤色体育会”,将体育与军事技术训练、政治任务相结合,使红色体育为革命和抗战服务。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学校体育课加入了军事体育元素或直接改为军事体育课,学习并掌握侦察、埋地雷、投掷炸弹等军事技能,推动了“以体卫国”爱国精神思潮的蓬勃兴起。

——摘编自王德辉《中国近代以来的国运与体育:“国运兴则体育兴”的历史阐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近代体育活动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近代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体育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
2024-01-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后,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是列强侵华的重要内容。到日本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时,仍有此项内容,而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却没有此项内容了。这反映出(     
A.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摇B.列强在华矛盾的加剧
C.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改变D.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近代军事学堂的设置情况(部分)

时间数量军事学堂名称
19世纪60年代1福州船政学堂
19世纪70年代1天津水师学堂
19世纪80年代6北洋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等
19世纪90年代10直隶武备学堂、江南陆师学堂等
20世纪初(1905年之前)14福建武备学堂、北洋测绘学堂等

——据甘少杰《清末民国早期军事教育现代化研究(1840-192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近代军事学堂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和影响。
7 . 这场战争对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急剧的大转弯,“昔日为师、今日为敌”的关系使得朝野上下极度震惊,战争结束后,一系列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整个中华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危机之中。这场战争(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进一步把中国推向深渊
C.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D.双方签订《辛丑条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唯我独尊”的泱泱大国俯下身段向一直被他们鄙视的“夷人”学习“长技”,而且一学就是30余年,开启了近代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却因“把原封不动的专制帝国潜入到现代化的潮流中去”而遭遇失败。材制中的“改革”(     
A.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C.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积极尝试D.寄希望于未掌握实权的皇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52年8月,太平军进入湘南后,大量挖煤工人加入起义队伍,组成了土营,负责在攻坚中挖地道、放地雷以轰塌城墙;1852年2年底,岳阳数千船民和纤夫参加起义队伍,组成水营;使太平军拥有了一支庞大的水师。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     
A.工匠阶层的愚昧B.太平天国的鼎盛
C.社会矛盾的尖锐D.民族危机的加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咸同年间,清政府力图恢复绿营(由汉族人员组成的常备军)兵制,要求地方督抚补足兵额、提升军队战斗力,而在具体操作中,绿营兵员大量被裁汰。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的局限B.满汉矛盾的加剧C.中央权威的削弱D.传统官僚的怠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