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2024-02-29更新 | 807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92年,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提出:“宜乘各国换约之时,渐改值百抽五之例,稍重洋货进口之税则, 而于洋酒、洋烟之税,更加重焉。丝茶二项,宜稍轻出口税,以减成本而广销流。”这一主张(     
A.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借口B.彻底扭转中外贸易逆差
C.丰富了维新派的经济思想D.有助于晚清经济近代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统计,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太平军治下江南乡村的民变共计70起,其中由士阶层和边缘层(无功名之儒生文人)作为事件主要领导者的比重最高,占民变总数的24.29%,远远高于游民层(8.57%)农民(8.57%)商贩(2.86%)等阶层领导的民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士阶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B.太平天国冲击了传统社会秩序
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江南地区民众受到新思想影响
4 . 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材料一   秦合并六国,成为跨地区的统一的国家。此后,合了分,分了合,反反复复。但总的趋势是,从时间上看,合长于分;从空间上看,合的范围逐渐扩大;从程度上看,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强化。可以说,统一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主要趋势。

     ——刘家和《国家统一与历史进步》

(1)概括统一作为中国古代历史进程的主要趋势的三个特点。任选其中两个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清朝前期在内地设置总督和巡抚,中央的施政方针通过督抚下达地方;同时,采用总督、巡抚分权的方式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太平天国起义给予清军八旗兵、绿营兵毁灭性打击,清政府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保卫地方,将领自募兵勇进行训练。这些军队所需军费由督抚就地筹集,一定程度上成为督抚的私人部队,中央无权调遣。朝廷以湘军和淮军为依靠,慈禧太后给予两江总督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的权力,四省文武官员俱归其节制,并有权保荐封疆将帅人员。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地方督抚权力日益膨胀,清政府试图整顿并收回各项权力,但未收到预期效果,而地方督抚却向中央索要更多权力。义和团运动期间,东南各省督抚违背中央政府命令,与列强达成东南互保

       ——摘编自王雪华《督抚与清代政治》等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督抚制度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与现代化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过程。它们都起源于资本,形成于资本主义时代。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出现之前,全球化、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就是资本主义化。但是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诞生,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之后,全球化、现代化与资本主义重合的历史就被打破了。全球化出现新的历史转向,已经不再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而是出现了一球两制的局面。资本主义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一种形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另一种选择。

……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在悲愤中奋起。他们或著书立说,开启人民心智;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实业救国;或搞洋务运动,保全皇权统治;或改良、革命,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国家等。他们不懈追求,前赴后继。这些探索和斗争,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王文凯《全球化视域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夯实了政党根基。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全面铺开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针对小康社会提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编自于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科学内涵及世界意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人类社会通向现代化道路的变化,概括近代中国现代化探索失败的原因。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洋务派兴办近代交通运输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西洋各国之所以富强,“以其有轮船以通海道,复有新(铁)路以便陆行”,故中国“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且轮船、铁路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可以“夺外洋之利”“以润吾民”。

——摘编自光绪六年(1880)直隶总督李鸿章《妥筹铁路事宜折》等

轮船、铁路令往日以传统舟、车为业的平民百姓“多已失业”,则如何“上以养父母,下以蓄妻子”?仅天津、通州一代,估计即有30万人受到冲击。所谓“夺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摘编自光绪十四年(1888)礼部尚书奎润奏折等

材料二客观的历史逻辑,走向洋务派的目的的反面。……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洋务派兴办近代交通对民生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2-11-27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清初,赏戴孔雀翎的人员,除了清廷规定的外,其他人“出于酬庸旷典,惟有功而蒙特恩者,始得赏戴”。到19世纪六十年代,时人记载:“花翎红顶,几遍城市”,甚至“五品以上之官,皆得援例捐纳”,造成对花翎“不复重视之矣”。这一变化(     
A.深受国内政治局势影响B.说明服饰失去了传统政治意义
C.源于民众物质生活改善D.反映出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西方一直都在利用太平天国引发的危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致使咸丰皇帝改变原本强硬的对外政策,加大宗教政策、外交体制等方面的让步,主动从排外走向与西方“合作”,以维护统治。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过渡
B.客观上加剧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C.揭示出了清政府腐朽卖国的反动嘴脸
D.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催化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世纪90年代有汉族官员强调,清初入关前,明朝将领孔有德降清,为太宗皇帝带去数百门各式西洋火炮以及多名铸炮师和操炮手。明朝失去了火器优势后,清军在朝鲜、旅顺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针对明军的军事胜利。这一言论反映了(     
A.汉族官僚对满清统治的不满B.清廷甲午战败对朝堂的震动
C.洋务官员师夷长技的合理性D.统治集团加强忠君体国教育
2022-10-07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地区2023届高三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74年,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上奏:“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这反映了奕䜣意在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积极寻求强国之路
C.主动融入国际社会D.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