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12月12号

1.根据材料,李鸿章认为清朝面临的威胁来自何方?为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采取了什么相应的国防举措?
2.从海防角度看,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对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没的军舰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主要舰体遗迹,提取出水的遗物达500多件。经确认,这是消失了124年的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

3.以下水下考古发现遗物中,能直接确认沉船是“经远舰”的是(     
A.舰舷外壁的“经远”二字B.桐油灯C.各种弹药筒、子弹D.白铜水烟袋
4.结合以上出水又物,谈谈“经远舰”考古的史学研究价值。

5.图一是《时局图》的较早版本。近代革命家冯自由曾回忆:“戊戌六月赞泰感慨时事,特绘制一‘东南时局形势图’。”据此可知,该图绘制的年份应是(     
A.1898年B.1899年C.1900年D.1901年
6.图一以熊代俄国、犬代英国、蛙代法国、鹰代美国、日代日本、肠代德国,据此推测谢赞泰所感慨的“时事”当是(     
A.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B.甲午战败清廷自救不力
C.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7.图二是1940年在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发现的新版《时局图》,相较图一,它更关注时局哪些方面的内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4-05-2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B)试题
2 . “脸谱化”的李鸿章

材料一:大学士一等肃毅伯直隶总督李鸿章,器识渊深,才猷(猷:功绩)宏远,由翰林倡率淮军。戡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复命总督直隶兼充北洋大臣·····去年京师之变,特派该大学士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使臣妥定和约···遽闻溘逝,震悼良深···予谥文忠,追赠太傅,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以示笃念荩臣至意。

—1901年《御制原任大学士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一等侯赠太傅李鸿章碑文》

材料二:“(李鸿章)实中国之民贼,为爱新觉罗氏一家一姓之人。却为那拉西后一人一己之人···殄灭同类,剥丧民权,谓为鞑靼之功臣则有之,谓为中国之功臣则未也。

——1902年(革命党)《檀香山新中国报》

(1)材料一中提到李鸿章“戡平发捻诸匪,厥功甚伟”,这里的“发捻诸匪”是指(     
A.白莲教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与各国使臣妥定和约”中的“和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如何评价李鸿章?
(4)两则材料对于李鸿章的评价为何会有差异?
(5)想要进一步了解李鸿章的相关史事,以下哪一史料的价值最高?请说明理由。
①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②电视剧《北洋水师》有关李鸿章的片段
③梁启超《李鸿章传》             ④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6)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李鸿章?
2024-05-1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抗争。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入的过程。西学东渐的内容依时代主题变换而变换。

(1)根据提示,请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涂答题卡)
主题与思想:A民主与科学B三民主义C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A李鸿章B林则徐C李大钊D康有为
主题核心思想代表人物
了解世界开眼看世界④、徐继畬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奕䜣、⑤张之洞等
救亡图存进化论等维新思想⑥、谭嗣同等
民主革命孙中山等
科学启蒙③、马克思主义陈独秀、胡适、鲁迅、⑦等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是实施历史的组织者或领导者。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

(2)将上述历史人物与其主张的观点一一对应。(填字母)(涂答题卡)。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3)洋务运动是一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未能真正挽救中国的危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制度D.西方列强的破坏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清王朝内部少数有识之士进行反思,人们提出的新对策,开始兴办洋务。下列能反映洋务运动前十年内容的图片是:(     
A.B.
C.D.

(5)想要了解洋务运动时期湖北钢铁业的历史,主要查阅的企业资料是(     
A.开平煤矿B.湖北织布官局C.汉阳铁厂D.江南制造总局

(6)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D.维新变法

(7)陈独秀曾撰文写道:“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旨在强调(     
A.共和体制并不能为中国带来真正改变
B.巩固民主政体需要加强文化上的觉醒
C.北洋军阀的混战引发社会的强烈不满
D.政党政治的尝试只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8)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潮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9)《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宣传了“师夷长技”的主张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2024-04-1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走向世界的中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


(1)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早期西学东渐
B.甲午战争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眼看世界
E.佛教远播日本、朝鲜
F.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G.重返联合国
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中国商品有(     
①丝绸②青铜器③瓷器④烟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在13世纪前到15世纪前期的两百年内,欧亚大陆上,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被打通,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蒙古帝国的建立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4)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5)下图为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图片上方英文为“年度人物”,下方英文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从内部与外部的视角,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5-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的近代是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始终在徘徊、调适、努力,真如《诗经》所说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卡片一

著作:____
作者:魏源
简介: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卡片二

著作:《瀛寰志略》
作者:____
简介:系统介绍了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卡片三

著作1:《新学伪经考》
著作2:《孔子改割制考》
作者:——
简介:两本著作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1.请帮助同学们填写上述读书卡片。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根据材料一,为什么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是“今日救时第一要务”?

材料二   中山装强调平民实用风格,而且寓意三民主义思想:前衣襟有五粒扣子,代表“五权分立”;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三粒袖扣,则表达“三民主义”。

——陈蕴茜《身体歧治:国家权力与民国中山装的流行》

3.中山装的产生理念和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戊戌变法B.清末新政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23-05-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与“图像转向”的出现,图像入史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1.请将上列历史图片依时间顺序排列在时间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条约与相关的历史图片一一对应。
①《南京条约》 _______
②《越南条款》 _______
③《辛丑条约》 _______
3.请将以下历史言论与相关的历史图片一一对应。
①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②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③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以下有关历史图片的说明,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图B绘画中央的人物为左宗棠,他率领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_______
②图C事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代表人物有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_______
③图E中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杨锐。_______
④图F拍摄于1912年的南京。_______
2023-05-14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1840—1860年1860—1890年1880—1900年1900—1920年
鸦片战争后签订
①____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④____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后签订《辛丑条约》
编纂《海国图志》的
②____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为应对内忧外患局面,统治阶级推行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
③____
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领导的⑤____建立新的共和政体
(2)综合以上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2023-04-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文献中的历史

文献是历史演进过程中留下来的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是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


(1)请依据出现时间的先后,对上述文献排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2)A、C、D最早刊印的地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下列评价与上述文献相对应。(填写字母)
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
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
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
(4)与下列史事相关的文献分别是(     )。(填写字母)
鸦片战争(     )
辛亥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     )
新文化运动(     )
(5)从上述文献中,可以透视出中国近代思想演进呈现怎样的趋势?
2022-04-23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劳劳车马
晚清重臣李鸿章(1823-1901年)自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亲历晚清诸多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上褒贬不一。

材料一 李鸿章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1861组建淮军,抵抗起义军队
1872创办轮船招商局,投身运动。
1885与法国签订中法
1895甲午战争失败,与日本签订
19019月,代表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11月,去世。

材料二 劳劳车马未离鞍,帖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犹未息,请君英作等闲看。

——【清】李鸿章《临终诗》

材料三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彼非无鞠躬尽死而后已之心,后彼弥缝偷安以待死者也。彼于未死之前,当责任而不辞,然未尝有立百年大计以遗后人之志。请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中国朝野上下之人心,莫不皆然,而李亦其代表人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1)根据所学,完成材料一表格中的填空。如獨补充有关李鸿章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内容,还可补充哪些史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如何理解李鸿章所说的“海外尘氛犹未息”。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对李鸿章境遇的价?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你对李鸿章有何评价?
2021-05-14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