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视“大一统”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政治追求。各边疆少数民族也都普遍认同“统一”的政治观念,汉代的匈奴说自己的祖先是“夏后氏之苗裔”,唐代西域的突厥政权自称“桃花石”(即中国)。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

——摘编自底蕴《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举。他建造福州船政局,注重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技工,强化东南沿海水师,十分重视沿海战略要地的军事防备。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他力主援越抗法,希望打破法国侵吞我国资源的企图。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宣称“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目的是保卫国家任何一寸领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

——摘编自李风《左宗棠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材料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中央领导集体面临错综复余的新的安全局势创造的最新理论成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是中国国家安全理论的最新成果。

——摘编自张志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左宗棠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内容并说明其积极意义。
2024-05-1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二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万两。

材料三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为什么敢于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有识之士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反思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胜、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

——摘编自王晓秋《甲午战争彻底打破“天朝上国”迷梦》

材料二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战争,第二次是1931年发动侵犯中国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郑剑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积极领导和参与民主革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加以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材料三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1)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办法体现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在民族方面的革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
2024-04-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春季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重视维护国家主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材料二   “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联,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

材料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的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

——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微历史轨迹制时代特点》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唐朝与元朝对上述周边地区治理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左宗棠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时期清政府经略新疆的重大举措。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有效形式。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阐述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利于国家发展?
2024-04-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清末,清朝与朝鲜发生边界纷争。光绪十五年(1889年),总理衙门以“该国久荷天朝覆畴之恩”,主张搁置争议,得到光绪帝的认可。这一事件可用于说明(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B.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开端
C.八国联军侵华的深远影响D.传统观念影响近代外交
2024-04-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中国视角·世界认知

材料一   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摹本),李之藻协助绘制

材料二

时间

中国视角·世界认知

16世纪末17世纪初

地如此其大也,而在天中一粟耳,吾州吾乡,又一粟中之毫末,吾更藐焉中处,而争名竞利于蛮触之角也欤哉……

19世纪中期

编撰完成《海国图志》《瀛寰志略》《康輶纪行》《海国四说》等著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编译出版《埃及近世史》《亚细亚西部衰亡史卷》《波兰衰亡史》《西力东侵史》《俄国蚕食亚洲史》《英民史记》《法兰西革命史》《美国独立史》等著作。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文,指出:“今世之著世界史者,必以泰西各国为中心点……中国史在世界史中,当占一强有力之位置也。”

20世纪20年代

《西洋史要》出版,封建社会、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宪章运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巴黎公社、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第一国际等概念支撑了全书的总体结构。

20世纪90年代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六卷本出版,对世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往着墨更多,并将中国史纳入世界史体系。

2023年

《新世界史纲要》出版,主编钱乘旦在前言中写道:“宗旨是探讨我国自己的世界史知识体系,为书写中国风格的世界史教科书搭建框架。”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解读“中国视角”下对“世界认知”的历史变迁。

2024-03-2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洋务派看来,中国的文物制度是西方不能望其项背的,中国的纲常名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中道西器”“变器不变道”,是洋务学堂对于新型人才的基本定位。

——李康《洋务运动对21世纪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启示》

材料二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做出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模仿的外国制度,并说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并未随着新制度的建立发生真正改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具体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2024-03-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清前期,以户部为中枢统收统支全国财政。咸丰二年(1852年)九月,安徽巡抚蒋文庆截留全省地丁钱粮及关税款项,以充军费,户部无奈默认。这是因为(       
A.洋务经济发展困难B.鸦片战争的深远影响
C.清朝统治土崩瓦解D.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2024-03-27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学堂后,与外国顾问签订了一整套协办船政的合同,规定了所聘洋员的权限、纪律奖惩,并规定了教会中国员工设计、建造、驾驶和管理轮船的职责。这表明他(       
A.开创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史B.注重经济发展的自主权
C.认识到“中体西用”的局限D.推动民族工业创新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