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到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走过180多年,过程曲折,成果辉煌。

时期

概况

18401921

中华民族因面临亡国灭种危机而开始探索学习西方,经历了从旧式农民起义到地主阶级改良,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最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但这些努力最终都失败了。

19211949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障碍、形成根本性的社会条件。

19491978

这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确立了根本政治前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的经验教训。

1978—至今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大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武力《论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期,围绕“现代化”主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2 . 科学教育

材料一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简表

11867年,江南制造局办机器学堂,讲授物理、化学等课程。此后,格致书院(1876)、中西书院(1881)等新式学校皆设理化等课程,进行科学教育。
21904年“癸卯学制”把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矿物、生理、地学等列为教学科目。
3新文化运动中,学者主张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训练科学方法,“科学的教育化”和“教育的科学化”结合,成为科学教育思潮。
41923年的初中课程中,科学课程占到必修课的40.2%;普通高中课程中文科的科学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3.1%,而理科则高达44.2%。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科学技术人员不超过5万人,其中自然科学的专门研究人员不超过500人,专门研究机构仅有30多个。
6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成。“向科学进军”激励了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发展。
71963年,毛泽东提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
8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号召“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
91994年独立科研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分别达到5860个、3000个和11656个。1994年底,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达1865.9万人,是1978年的4.3倍。
101995年国家颁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提升,2020年已经达到60.2%。
122016年,习近平回信鼓励八一学校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2023年,习近平勉励育英学校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
132019年专业技术人员增至7839.8万人,是1994年的4.2倍,是1978年的18倍。
14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筝。

——指编自上官云《中国科技实力逐步增强》等

材料二   19912021年中国专利授权数量(单位:万件)

——据《辉煌70年》和《十年伟大飞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划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阶段并概括阶段特点。谈谈你对当今“科技人才”与“创新型国家”关系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在古今中西思想的交织激荡下,传统中国开启了其近代转型。这一进程既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形态的剧烈嬗变,亦包含文化、思想的断裂、重构与转型。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中西新旧之争是其中的核心命题,它一方面直接关系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中国文化的主体性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更关乎如何突破厚古薄今、中西体用等二元观念,将中西新旧之争转化为继承与创新,并在整理和重估传统的基础上,会通融合世界各国家各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份,创造新的文化。

——第九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资料

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是晚清民国思想史的主旋律。鸦片战争以降,古老的中华农业文明遭遇发轫于西欧的现代工业文明的挑战,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代代民族精英对中国的现代化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改革实践和思想探索,各种新观念递嬗,呈现了晚清民国思想史上早期中国现代化理论形态的曲折演进。

“晚清民国思想史中现代化理论”关键词表

现代化文明思想史洋务西方化
富强维新启蒙革命进化
新民科学反传统权利个人

——据高力克《文明的求索:晚清民国思想史中的现代化理论》整理

从材料表格中任意选出三个关键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指出所选关键词,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中叶,欧洲列强以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国门。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为了“防海之害而收其利”,奏请朝廷批准在马尾一带设局造船,培养人才,后命名为总理船政,设立福州船政局。船政延请的外国技术团队由日意格(法国人)组建,初期共45人,以法国人居多。下表为船政创建时期的经费投入与成效(1866年12月——1874年2月)。

经费投入成果
闽海关四成洋税拨款40万两银实现近代舰船科技的系统引进
建成、自营规模东亚第一的造船机构
中国人掌握了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建立中国第一个完整的按照西方模式构成的现代工厂车间体系。
闽海关六成洋税拨款470万两银中国人掌握了蒸汽动力舰船的设计建造技术
中国人掌握了蒸汽舰船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
形成了3000余人规模的产业工人队伍
福建税厘局拨款69万两银建成15艘蒸汽动力军舰
建成中国第一所海军军官学校(邓世昌、刘步蟾等为首届毕业生)
建成中国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采用英语教学,严复、詹天佑均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
总计:579万两银建成中国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形成由学堂、艺圃构成的基本教育体系。
培养出第一代近代海军军官和工程师
组成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海军力量世界第四,参加了马尾海战
福州船政局的兴衰是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缩影。根据材料,围绕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相关史实,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楷模,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

如:

时代楷模:张桂梅,边疆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

叙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但一些偏远山区,由于贫困和地理位置的限制,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20世纪90年代张桂梅来到丽江山区,全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她行善助学,她真抓实干,坚持在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点亮乡村孩子人生梦想。

张桂梅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新时代妇女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结合史实介绍一位中国历史上的“时代楷模”。(要求:人物选择符合时代楷模,史实准确,逻辑严谨,体现时代价值。)
2024-04-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外交官群体

古代

古代中国使节只是一种临时执行外交任务的特使,他们不属于职业外交官。各国均无专门的外交主管领导部门。

晚清

晚清的外交人员分两类:一类是总理衙门章京与大臣,他们熟读儒家经典,依靠科举考试获得入仕资格;另一类是驻外公使及其下属,他们经由大员保举、请托等途径上任。
1901年外务部设立后,选官逐渐注重外国语言、交涉经历,外务部接收大量经由举贡考试、留学生廷试而入选的人员,官员结构有了巨大变化。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首任外交总长陆征祥被认为是职业外交家的代表。他毕业于京师同文馆,精通外文,有二十年从事外交事务的丰富经验。陆征祥改革外交部,吸纳了大量法律出身、通晓国际法、拥有专业外交知识和技术、精通外交礼制等的职业外交人才。中国职业外交官时代到来。

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对培养“新式”外交官颇为重视。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42年初,要求中国驻外使领人员按批次回国,参加培训课程。这催生了中国新一代外交官。

——据金正昆《外交学》等整理

围绕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4-04-0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五)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从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的角度,考察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把李鸿章与左宗棠之争定义为“剿夷与抚夷之争”“防日与防俄之争”,认为当时国内已是“兵疲力尽”,无力顾及新疆,更无力经营新疆;把收复新疆归因于“左宗棠运气好”。他盛赞李鸿章的海防主张,对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之不以为然。1944年,萧一山在其《清代史》则更多的是批评李鸿章不该随便放弃新疆,赞扬左宗棠在新疆问题上“见识宏远,议论激昂”。秦翰才的《左文襄公在西北》、卢凤阁的《左文襄公征西史略》也都把海防与塞防之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壮举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爱国之举。

20世纪70年代,海防与塞防之争被史学界定性为淮系和湘系集团的利益之争。1976年出版的《近代中国史稿》可谓此论的集大成者。在“利益之争”中,李鸿章是卖国贼,但左宗棠也不是爱国者。

1987年杨策发表《论所谓的海防塞防之争》一文,认为李鸿章主张暂时放弃新疆与左宗棠主张立即收复新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主张,其终极目标都是维护国家安全。1988年黄顺力发表《重议海塞防之争》,认为海塞防之争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因防务问题所引起的策略之争(即“策略之争说”)。1990年杨光楣也认为,双方“都具有抵御外侮的意义,出发点都是爱国的”,“它仅仅是一般认识上、策略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此后“策略之争说”逐渐占了上风,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摘编自尹全海《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末,学界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3-3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0 . 洋务运动的史学研究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史学研究者对于洋务运动的主流评价基本为: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它是反动的、卖国的、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材料二   1979年以来,对于洋务运动的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新论争、新成果。一些学者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洋务运动作出了基本肯定的评价。指出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在中国近代史当时的现代化问题上迈出了第一步”。随着论争和研究的深入,目前学者们初步达成共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既存在反动与消极的一面,又存在进步与积极的一面,我们在评价它时,应同时兼顾,不可偏废,既不应全面否定,也不宜全面肯定。

——摘编自李时岳《洋务运动研究四十年》姜铎《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认识。
2024-03-3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