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鸿章奉曾国藩之命组建的淮军,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前身。在组建之初,其装备不仅远逊于同期美国人华尔在上海组建的洋枪队,而且远逊于它的对手太平军。后经李鸿章改革,淮军率先在中国军队中完成了武器装备的近代化,许多武器装备,赶上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淮军威名扫地。淮军士兵由将领亲自招募,他们之间大多具有乡党、姻亲、友朋的裙带关系,士兵对于将领的人身依赖非常严重,军队正常运转实所依靠的正是这种私人感情,淮军的指挥体系是标准的个人指挥体系,营务处虽能分担指挥官的工作压力但却不能提供实际的作战参考,它与强调情报搜集、周密筹划、集体指挥的总参谋部制度比起来相差太远。淮军的军事改革始终没有涉及兵役制度的完善,致使其长期在“增募——裁剪——增募”的雇佣军制中踏步,军队战斗力也随之起伏不定,在遭遇举国动员、全民征战的日本军队时,无论是军队规模还是兵员素质,就难免不落下风了。

——摘编自黄凯《火器引进与淮军军事改革》


根据材料,围绕“中国军事近代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02-2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是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若干观点:

一、新陈代谢,并不是一下子全部更新,而是局部更新,那些还有生命力的“陈”,仍然要继续发挥它的功能,再为下一步的“新”所代替。

二、新事物的出现常常依附于旧事物,甚至受到卵翼,但当旧事物阻碍其发展时,它们的斗争就开始了。

三、近代中国的革新运动,往往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由于内因不太成熟,常常是生吞活剥或半途而废。

四、一个新的东西登上历史舞台,另一个新的东西即已萌发。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达清晰。)
2023-02-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其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从以上8块浮雕中任选2个或以上浮雕,以“英雄”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人物形象比起西方器物更能直观、多维度地反映一定时期中国人看待西方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下表内容为20世纪初期部分作品中所反映的西方人物形象。

书名作者对西方人物的态度
《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视西方硕学鸿儒为中国人学习的典范重点,通过对西方名人的崇尚和敬仰之情,寄托了作者本人的政治理想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对于西方人物基本上还原本来面目居多
《孽海花》曾朴对于西方人物形象的描写呈现英雄的倾向
《黄绣球》颐琐采用仰视的角度书写小说中的西方人物形象,以西方女杰为视点

——摘编自邹小娟《1900年代中国小说中的西方形象》

注:材料出处中的“1900年代”应写为“20世纪初”,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2023-01-07更新 | 2179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天津卷历史真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
1911辛亥革命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两件事说明其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清末新式企业设立新式学堂的统计表

学堂名称创办时间所属企业学堂名称创办时间所属企业
福建船政学堂1866福建船政局天津电报、水雷学堂1800天津机器局
操炮学堂1874灌制制造局广东黄埔鱼雷学堂1884广东黄埔鱼雷局
福州电报学堂1876福州电线局旅顺口鱼雷学堂1890旅顺口鱼雷局
天津电报学堂1880天津电报局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1890湖北矿务工程局
广州西学馆1881广州机器局驾驶学堂清末轮船招商局
上海电报学堂1882上海电报局山海关铁路学堂1895津榆铁路公司
金陵同文电学馆1883金陵电报局四川机器学堂1907四川机器局
两广电报学堂1887两广电报局苏省铁路学堂1907苏省铁路有限公司
台湾电报学堂1890台湾电报局湖北铁路学堂1907川汉铁路局

——摘编自陈元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等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同志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人、开创人,这是不无道理的,我认为,说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比较合适,它是19世纪那个年代的开拓性人物。甲午战争时期或稍后,孙中山、章太炎还上书李鸿章,把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李鸿章的身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李鸿章是那个时代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代表人物。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李鸿章毕竟是个深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清朝大官,他同封建统治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当然没有越出封建机体。可贵的是,他给封建体制绽开了一个裂口,这是评价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的基点,我们不能超出这个基点,超出这个基点就与当时的历史不吻合。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以“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为主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清晰,逻辑严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0世纪见证了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巨变。历史大流,变幻莫测,惊涛拍岸,叫人寒心。中华民族猛然醒觉,愤而寻找重生的道途。探寻一条在新的世界中体面地生存下去的道路,是推动近代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动力。西方已经将这个新的世界强行推到了中国的面前。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内部的腐败和外来帝国主义的羞辱性掠夺,如同一对李生恶魔,给它带来了长时期的衰落。中国为了克服这对李生恶魔,推动社会进步,历经18611895年间的自强运动、1989年的百日维新、1912年的共和革命、1919年的思想革命和1949年的共产党革命等阶段。每一阶段都是艰难的拼搏,有成功,也有失败,但它们加到一起,对中国重现青春活力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造化权舆”——山东机器局


1875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奏准创办山东机器局,这是近代山东最早使用蒸汽作动力,以成套的机器设备进行生产制造的大型兵工厂。丁宝桢在创办机器局中,“不使外洋一人夹杂其中”,机器设备虽购自。国外,生产方式亦吸取洋法,但不使用洋匠,而完全依靠中国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厂房,安装机器和组织生产。劳动者则为市场上雇用来的自由工人,工资多寡根据技术水平决定。曾仿造出有“外洋第一利器之称的马氐尼枪,为中国之首创。生产的武器一部分供应内地清军,一部分调拨给沿海炮台、驻军和水师练兵之用。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期间,该厂足开马力生产,在御侮上起了积极作用。为保证原料和燃料的供应,机器局开创初期即在章丘购买煤田办了煤矿,用新法开采。机器局不光能制造炮、枪、枪弹,也能制造锅炉、火药、电灯和电池等。1 887年,山东机器局为淄川苏家堤煤井制造采煤排水机器和马达,使其成为山东省第一个使用电力采煤、抽水的矿井。

机器局大门内悬挂有“造化权舆”(注:“造化”意为自然界的创造演他;“权舆”是起始的意思)匾额一块,语出洋务领袖李鸿章。1863年和1 864年,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在致恭亲王奕䜣和两江总督曾国藩的信中说,“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一旦豁然贯通,参阴阳而配造化,实有指挥如意,从心所欲之快”。“西人制器之器,实为精巧。……海疆自强,权舆于是”。

——摘编自《山东化工厂志)》(第一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山东机器局发展历史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9-0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