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有学者说:“郭嵩焘(1818-1891)是那个时代中,最勇于挽澜之人。我们追踪其人,印证其时、其地,很可觉察到此人的孤独和无奈……郭嵩焘作为一个挽澜者,不仅未能起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而被浪潮席卷以去。”郭嵩焘“被浪潮席卷以去”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主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中体西用”制约了社会发展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西方列强阻碍中国的近代化
2023-06-21更新 | 216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选择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福建船政学堂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留影中,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林永升赫然在列。这幅毕业留影可用来印证当时(     
A.晚清政府实施了自救运动B.甲午海战中英烈的精神风貌
C.清末新政推行了教育改革D.道光帝勇于变革社会的决心
2023-06-21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届高三考前定位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太平天国实行“圣库制度”,“将田产屋宇变卖,易为现金,而将一切所有缴纳于公库,全体衣食俱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因有此均产制度,人数愈为加增,而人人亦准备随时可弃家集合”。据此可知,此制度(     
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适应了革命战争的需要
C.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在上海成立,清政府设立商局,招徕民间“各商所有轮船股本”,具体经营由官方委任或指派的总办负责。到1893年,轮船招商局共有轮船二十六艘,股本白银二百万两。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发展(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B.实现了中国航运业独立发展
C.推动了社会经济近代化转型D.满足了洋务新政的资金需求
2023-06-14更新 | 27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演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提出,为了“开辟利源,杜绝外耗”,“必须自行设厂,购置机器,用洋法精炼,足杜外铁之来”,他还表示:“倘物力稍纾,尚拟将民间需用各铁器,及煤油、火柴等物,悉行自造”。这表明张之洞主张(     
A.钢铁生产与制造业相结合B.建立完备的国家工业体系
C.重视工业化技术自主创新D.官商合办洋务以自强求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指出:“这一滚雪球式的民团联盟甚至曾从东山扩展到县城,包围城市,击溃了守城的太平军,并重新任命清政府的代理人。就像昔日东山的乡村英雄们解救了低地地区(明朝末年的一场叛乱)的精英并将该县置于他们的保护之下一样。”该学者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     
A.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引起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C.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开启了近代民主革命序幕
2023-06-04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等四地2023届高三模拟(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出国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等,均由曾国藩、李鸿章两位重臣联名,非曾、李联名而难成。材料主旨表明(     
A.儒家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B.洋务运动时期人才很缺乏
C.地方实力派势力与日俱增D.教育近代化阻力大推进难
2023-06-02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北京条约》签订后,恭亲王建议设立北方三口通商大臣,驻扎天津,专管牛庄、天津、登州三口事务。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将北方三口通商大臣改为北洋通商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负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的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及官办军工企业等事务。由此可推知(     
A.地方实力膨胀削弱国家管控B.晚清政府职能开始了近代化
C.海防建设逐渐成为重要目标D.清末民族危机推动制度创设
2023-06-02更新 | 32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攀登行动(二)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53年,太平天国仅在天京实行“圣库制度”,取消一切商业贸易,全城军民一切生活必需用品,由圣库统一供应。至1854年夏初,由于粮食供应不足,天京出现全城一律吃粥的现象,其他物资也同样供应紧张。这表明(     
A.战争加剧物资供应紧张B.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
C.绝对平均主义已难以维系D.太平天国已废除私有制度
2023-06-01更新 | 35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观应生平

材料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1858年,进入上海宝顺洋行任职。工作之余学习英文,对西方政治、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年后被提升为宝顺洋行买办。

1868年,始与人合伙经营茶栈、轮船公司等,并大量阅读中外书报及有关兴邦治国、议论时务得失的文章。60年代写成《救时揭要》一书,反对外国的侵略奴役,鼓励商民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

1873年,参与创办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并成为总买办,先后投资入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等企业,得到洋务派赏识。1882年,辞去太古公司买办到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当帮办,次年升任总办。期间写成《易言》一书,提出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倡导改革变法、学习西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立即上书提出军事建议并自荐到广东军营,不避艰险完成使命,为清军陆战打败法军创造了条件。郑观应对清廷“不败而败”十分愤慨、失望,退隐澳门修订《易言》。

1893年,再度被委任为招商局帮办,后又兼任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董。

1894年,成书《盛世危言》,对社会诸方面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认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首次提出“立宪法”“开议会";他提倡“商战”,抵制列强

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他的变革设想被时人盛赞为“良药之方”。

民国以后,倾主要精力办教育,长期担任招商局公学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务中学的名誉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

学者指出,郑观应“一只眼睛看中国,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实,是一位对时代具有敏锐感悟的人。”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郑观应的人生历程。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