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东北是影响中国历程的一个关键地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处边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又是进入中原的诸多民族的故乡,更重要的,又是多个王朝的“龙兴”之地,因而使得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独特性,为其他边疆地区不可比拟。明代的东北,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明政府实行“乃因其地分设卫所若干,以其酋长统率之,听其种牧、飞放、畋猎,俾各安其生,咸属统内”的政策,又在元代“站赤制度”的基础上,在东北地区广设驿站,增辟水陆交通线,使东北地区的交通线纵横交错,形成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网络,并与内地密切联系,使东北地区成为明帝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李治亭主编《东北通史》

(1)指出以东北为“龙兴”之地的三个王朝,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举措和特点。

材料二   17世纪之末,俄军东侵至外兴安岭西麓时,乃为强大清军所遏阻。一战之下,俄军挫败,乃有中俄《_______▲_______》(公元1689年)之签订。该条约之主款厥为两强以外兴安岭为界,划疆而治。俄人之陆路东侵至此乃告一段落,双方相安无事者凡170年。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俄人乃撕掉条约,进占我东北,强据我海参崴,改名俄属“镇东港”,从此为患北方,至今未已。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对应的条约名称及该条约签订的意义,概述近代俄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史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中西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和探索。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随着封建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种社团、政党纷纷建立。反映社会舆论的报纸也受到普遍重视。据统计,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的报纸便从10年前的100多种,陡增至近500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创办实业的热潮兴起。19041911年全国共设厂6393家,平均每年设厂799家,而19121914年全国共设厂3937家,平均每年设厂1312家,约为前期的两倍。各类学校的数目都有较快的增长,1912年在校学生数较1909年增长了近一倍。

——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冲击“中国传统社会”的事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
2024-01-2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日益认识到“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济,非煤不济”。于是张之洞筹建煤钢厂,他联络驻英公使采购机炉等装备,并将厂址设置在汉阳,然而汉阳煤炭资源并不丰富,且“中国官吏、工匠所未见”。随后,清政府拨款和盐课税厘金二百多万两白银,1894年,汉阳铁厂正式投入生产。

然而创办初期,因战争赔款等原因,张之洞不得不保奏盛宣怀督办铁厂。盛宣怀从轮船招商局、通商银行等招得股本200万两白银,并与日本制铁所签订“煤焦铁矿互售合同”,用大冶矿石换日本焦炭。

1908年,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正式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正式注册改为商办,公司钢铁产品质量提升,远销欧美,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对厂矿投资较前踊跃。一战后,钢铁价格猛跌,汉冶萍公司也在巨额借款和军阀屠戮矿工中于1925年宣告破产。

——摘编自丘亮辉《试论汉冶萍公司的经验和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推动汉冶萍公司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冶萍公司最终走向衰败的教训。
2024-01-02更新 | 6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初,西方列强将侵略的触手伸向了日本,在外国的压力之下,日本被迫签订了一些不平等条约。为了缓解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本于1868年开始转变国体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日本急需谋求海外市场,军阀官僚统治集团为此炮制了“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三国干涉还辽”使日本大受挫折,日俄矛盾激化,随着两国在远东地区争夺的加剧,俄国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也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终于引发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19059月,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沙俄把包括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界权和中东铁路的一段支线(从长春到大连)转让给日本,并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的结束,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欧洲强国在亚洲争夺势力范围的首次失败,也标志着东亚范围内一个地区强国的崛起,对日本今后国家发展方向的选择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鲍玲《日俄战争对二十世纪初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的影响。
2024-01-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7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海面击沉了悬挂英国国旗的商船高升号,船上近千名清军有700多人遇难。事件发生后,总理衙门大臣奕助紧急约见英国驻华公使欧格讷,双方对本次会见各自做了记录,但是在一些关键细节上有出入。

根据总理衙门的记录,当奕助追问:“日本如此无理,西国素讲公法,当作何办法?”欧格讷说:“此时我不能出断语,当听政府之命。既日本将英船击沉,或竟调水师前往,亦未可知。”而欧格讷写给伦敦的报告中却说:“对于日本炮击英国船只一事,英国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我说毫无疑问那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件,但我掌握的情报很少,不能冒昧发表意见”,他还询问奕助“一旦真的爆发战争,假使中国决定迅速出击,他认为是否有对敌手施行沉重打击的力量。亲王犹豫了数分钟……咕哝了一声,对他们目前是否能同日本进行成功竞争,表示怀疑。虽然那是一个令人痛苦的场面,但我还是继续说道:这恰是要害所在。……我仍有重要理由怀疑中国能否成功地抵抗日本突然和强有力的侵略。”

——摘编白雪珥《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中日战争》

(1)围绕日本炮击高升号一事展开的中英会谈,请根据材料指出双方记录的不同之处。
(2)中英对此次会谈的不同记录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对于当时情势的不同认识,并会影响即将开始的中日战争,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之。
2023-12-2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 贵州省“3+3+3”高考备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萌发了爱国主义精神。从《尚书》中可以看到,最早的爱国主义萌芽,是“家族”“万邦”与“天下”观念。《左传》中多处洋溢着爱国精神和基调,其中谈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影响巨大。可以说,整个封建社会优雅的华夏文明始终是士人爱国信念的一个重要源泉。《论语》中“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更是凝结成了后世"民族和睦、四海一家""天下太平"的爱国精神和天下观念。在整个中国古代,民族气节被视为人生修养的最大气节,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苏轼曾评价爱国诗人杜甫虽然终身不得重用,却“一饭未尝忘君”,忠君爱国的岳飞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摘编自吴灿鑫《从周公到孔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奠基》等

材料二   近代前期,面对列强侵略,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坚持反抗: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左宗棠英勇抗俄,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日殉国,都表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赞颂。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要报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的主张,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勇敢地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提出实行资本主义君主立宪的社会改革方案,这个改革方案破产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近代前期中国寻求救国真理的最高成就。在三民主义的旗帜下,民族资产阶级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承担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进行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毅《外向发力:近代以来中国爱国主义的发展简论》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同于中国古代爱国精神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1年,清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标志洋务运动的兴起。其主要发起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的思想与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多有承接。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师夷”之范围从枪炮、轮船扩大至电报、矿冶、纺织、火车等领域;“师夷”之主体从官员扩大到绅商;“师夷”之领域从军事、工业、交通扩大到科技、文化,从而拉开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序幕。但洋务派对于政治制度方面则毫无举措,中央政府“自强求富”意识淡薄、没有形成统一的国策和规划。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也意味着这次现代化道路探索归于失败。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2023-12-2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选科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各类成果”来到了中国,在通过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结合所学,写出“两场久远的战争”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场久远的战争”“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的表现。
(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9 . 下表所示为19世纪末俄国部分报纸的内容摘编,俄国此举意在(       

时间

报纸名称

内容

1894年10月

彼得堡报纸

“俄不如合英、法二国剖分而食之”

1895年年初

《新闻报》

鼓吹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

《新时代》

“在横穿西伯利亚的铁路建成以前,我们现有的边界绝不是固定不变的界线……为什么俄国就不能在太平洋沿岸取得一个立足之地”。
A.率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B.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
C.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政府D.营造瓜分中国的舆论氛围
2023-12-1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初年(1723年),清廷为对滇东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对原来土官治理区域加以区别,为开矿政策的推行扫清障碍就是这一系列治理措施的目的之一,很快矿业得到快速发展、清代云南矿业走向了繁荣期,云南成为全国最主要的铜产区。为了把滇铜运往京城、乾隆时期、云南总督张允随还主持开发了金沙江,以便从水路运铜。清代在边疆地区还设置了铺递路线,仅云南就设置铺递路线460余处,形成了一个联通全省的交通网络。清代统治者继承了元明重视教育的传统,在西南地区积极兴办学校,如云南省府州县的学宫,在前代60余所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余所。清廷还通过巡阅的方式来加强西南边防、戍守边陲、以期达到保疆固困之目的。

——摘编自吴喜、杨永福《论清代前期对西南边疆的治理思想及治策》

  材料二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于清王朝的统治者来说,列强不过是想要获取利益的“外夷”而已,只要满足其利益便可与之“结与国之欢心”。但国内的武装起义却是威胁清王朝统治的心腹大患。因此,只要能够维护其统治的利益,那么边疆亦可弃。直到大片国土的沦丧已经逐渐威胁到清朝统治的核心利益之后,清政府才开始转变传统的治边政策,即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清王朝也逐渐由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变。但是清王朝依旧没能摆脱落后封建制度的桎梏,没能有效地整合国家,也没能实现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而清政府治边政策或者说治边战略上的失误正是这其中重要的原因。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前期治理西南边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调整边疆治理政策的原因,并谈谈其对现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