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洋务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个城市或地区举办重大赛事,都会在开幕式中展示其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20219月,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省省会西安举行,开幕式包括序曲和“民族根”“延安魂”“中国梦”3个篇章,展示了黄帝陵、秦兵马俑、大唐盛世、丝绸之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延安精神、新中国建立、科技兴国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选择你熟悉的国内某一城市或地区,围绕其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为该地重大赛事开幕式的筹办,拟定一个历史主题,举出与该主题相关的具体史实并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提供至少三个相关的近现代历史史实,具体准确;说明完整清楚,观点正确)
2023-01-07更新 | 2201次组卷 | 1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中学蓉江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853年,为了镇压太平军,江苏最早出现了“就地筹饷”的厘金制度,后来很快遍行全国。“厘金”由地方掌握,上交中央的只占20%。厘金中以百货厘最早、范围最大,一切日用所需之物,无一不在被征之列。这一制度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被取消。厘金制度(     
A.瓦解了政府统治基础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C.破坏了经济社会秩序D.规范了地方税收制度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求“工业化”,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的梦想。下面是关于“工业化”的几种代表性的论述。

材料一   洋务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19年孙中山用英文写成《实业计划》,并译成汉语。孙中山设置了六个计划,其中第六计划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

——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

材料三   195112月,毛泽东明确提出,完成国家工业化,“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要“用一切办法挤出钱来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等

材料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论及工业化时指出“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他还指出“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问题。”

——摘编自王骏《中共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工业化》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中国人追求“工业化”内容变化的原因。
(2)指出材料四中“工业化”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74年,总理衙门大臣奕䜣上奏:“溯自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这反映了奕䜣意在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积极寻求强国之路
C.主动融入国际社会D.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光绪帝亲政前为了熟悉政务,进行批阅奏折的模拟练习,1882年,吉林将军就朝鲜人占种吉林边疆农地一事进行议覆,光绪帝在奏折之后有两条批示。这反映出
内容备注
第一条朝鲜贫民占种吉林荒地,自疆吏视之,固有彼此之分,自朝廷观之,初无中外之别,即妥为安插,不必多设科条光绪自己对奏折内容的点评和处理意见
第二条良民安分垦种,原可宽容,如借此蚕食边疆,仍当驱逐,着妥慎为之老师翁同龢对第一次批示进行讲授和点评后,光绪第二次批示
A.翁同龢具有一定近代外交观念B.光绪帝锐意进取的气象
C.官僚制度发挥制衡皇权的作用D.列强侵略引发边疆危机
2022-06-04更新 | 53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一般委任谙悉洋务的实力派官僚担纲外交机构的长官。因此,奕䜣等洋务派首领把持的总理衙门职权不断扩大,总揽了包括众多内政外交在内的全部“洋务”。清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建立近代外交B.应对内外压力
C.适应列强需要D.推行洋务运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62年8月,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以外国人为教习,专门培养外文译员;1872一1875年,清政府分四批选派了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1876- -1877年,清政府又派遣人到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留学。清政府的举措(       
A.顺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B.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标志着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D.颠覆了儒家经典的正统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李鸿章在戊戌之后,多次寄意逃亡日本的梁启超,要他“精研西学,历练才干,以待他日效力国事,不必因现实境遇,遽灰初心”。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洋务派和维新派有相通之处B.君主立宪是中国发展的方向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制度变革D.抵制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9 . 经济变革

材料一1069年宋朝为指导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统筹财政。同年4月,遣人察诸路农田、水利、赋役;11月,颁农田水利条约。次年,颁布募役法,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1071年,颁布方田均税法,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材料二1861111日,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洋务运动开展。19世纪60年代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大力引进机器设备,聘用外国技术人员,效仿西方进行军工生产。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洋务派共创建了二十一家军工企业,机器局遍及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陕西、台湾等省。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18939月建成投产,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年产生铁约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材料三19011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4月,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成立,筹划推行新政。1903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人通例》《商会简明章程》等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们经营工商业的顾虑,也有利于约束地方官府的勒索。1905年后,每年新投资的商办企业资本在1500万元以上。


(1)对比材料一、二中两次经济变革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2)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三中的经济变革。
2022-04-01更新 | 5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的非农化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
A.保证了社会人员的有序流动B.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
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