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以下这组揭帖画(“羊货归豚图”“打鬼烧书图”“舟扇齐心图”“猪羊归化图”)选自1891年出版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本画册,该组揭帖画(     

A.深受“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B.是民间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回应
C.借助传统文化表明了民族立场D.揭示了现代化探索失败的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874年,越南被迫和法国签订条约,法国承认越南的独立,越南受法国保护。此后法国加紧侵占越南,越南在向清朝求援与降法拒清的问题上反复改变态度,清政府坚持宗藩关系,法国坚持1874年条约。1885年中法战争后,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这反映出当时(     
A.越南对外政策成为中法战争爆发的根源B.法国依据国际法惯例处理法越间的争端
C.西方殖民扩张严重冲击了清朝宗藩体系D.清朝政府对世界局势变化依旧茫然无知
2024-05-1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湖南·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上折提议“速向英俄德诸国……恳其实力相助”。此后,在俄、德、法三国干涉下,日军退离辽东半岛,辽东半岛最终重回中国怀抱。为了酬谢,奕奏请清廷赏给三国使节“宝星”以示嘉奖。这一事件(     
A.说明清廷未改变天朝上国思想B.反映清政府深谙近代外交
C.体现了清政府外交策略的调整D.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2024-05-08更新 | 141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后,纺织工业发展迅速,除上海、武汉等地外,苏州、杭州和天津等地也相继开办了纺织厂;就连陕西的绅商和士人也积极筹款开办纺织局,并派人到湖北织布局学习技术,到上海参观和订购机器。这一盛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B.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C.列强放松了侵华进程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024-04-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商业重镇,是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货物集散地。重要的区域地位和较为繁荣的商贸经济,成为近代西方殖民者打开中国西部市场的桥头堡。1891年,重庆以“约开”的形式被迫向英国开放通商。不久之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势力相继“进驻”重庆。重庆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漩涡的同时,也成为西方列强在近代中国西部的一块半殖民地。重庆开埠,一方面,表明英、日等西方列强在华贸易战略目标和殖民利益的逐步扩大;另一方面,刺激和推动了四川社会的发展变迁。重庆开埠是四川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在封闭的四川社会体系上戳开了一个窟窿,通过这个窟窿,四川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四川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

材料二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迁都重庆,1940年9月国民政府又发布命令,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从1937年到1946年,大批国家机关、工矿企业、金融机构、科技文化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内迁,使重庆发展成为抗战的大后方和具有近代工业基础的大城市,并一跃而为国际名城。       

——摘编自龙彬《近代重庆城市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重庆开埠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给重庆带来的变化。
2024-04-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合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窃照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此地若弃为荒陬,复置度外,则今台湾人居稠密,户口繁息,农工商费,各遂其生,一行徙弃,安土重迁,失业流离,殊费经营,实非长策。……甚至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一为红毛所有,则彼性狡黠,所到之处,善能蛊惑人心。重以夹板船只,精壮坚大,从来乃海外所不敌。未有土地可以托足,尚无伎俩;若以此既得数千里之膏腴复付依泊,必合党伙窃窥边场,迫近门庭。此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

——1683年施琅《恭陈台湾弃留疏》

材料二   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节省冗费,请求军实,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而尤以人才为亟要,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於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轻重必有能辨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作海防之饷。……查泰西各国,外部、海部并设衙门于都城,海部体制与他部相埒(同等)……时势必须变通,应请径设海部。

——摘编自李鸿章《请设海部兼筹海军》等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施琅反对放弃台湾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的海防主张。
(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廷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认识。
2024-04-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1894年《点石斋画报》绘制的《鸭绿江战胜图》。画报图像场面宏大,画面中日本军舰不堪一击,倾覆于海水里。图像配文中写到“倭奴死凶枕藉,伤者更不计其数,讵(难道)不足以伸天讨而快人心也哉!”该图反映了当时(     

A.清朝军队战果辉煌B.洋务运动效果显著
C.思想观念转型艰难D.媒体报道客观真实
2024-03-09更新 | 330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
8 .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清政府把长达6420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2800英里,沙俄占1530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650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23-11-15更新 | 912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图1、图2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列强对华(     

A.借助商品输出方式攫取财富B.控制了清朝财政收入
C.通过资本输出参与国际分工D.加快了经济侵略步伐
2023-11-12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九龙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市场出口的土产、进口的洋货主要经由厦门中转:甲午之后,台湾与大陆的直达航线大大减少,很多贸易往来都得经过日本转口,如台湾所需的中药材一般改走上海或香港—日本长崎—台湾航线。这一变化(     
A.扩大了台湾的海外贸易
B.阻断了台湾与大陆联系
C.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D.是日本殖民政策的结果
2023-11-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11月选择考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