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列有关左宗棠收复新疆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化了政府对蒙古的管理B.导致了近代化努力的破产
C.证实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D.缓解了西北部边疆的危机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五)历史试题
2 . 如图为某本连环画散落的故事页,这本连环画的名字最有可能是(     
A.《下关江面》B.《庚子之变》C.《甲午风云》D.《马尾军港》
2024-03-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五)历史试题
3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但在近代曾被列强割占。下列与割占台湾有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 .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这一分布状况反映了(     
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地区工人人数所占比例
上海3622047.75%天津41805.35%
汉口1335017.1%福州32404.15%
广州1030013.58%其他城市973412.47%
A.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B.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D.轻重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6 .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7 . 清代杨昌浚《恭诵左公西行甘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是歌颂(     )
A.左宗棠收复新疆南北两路B.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C.刘铭传率军击退攻台法军D.刘永福率军抗击日军占台
8 .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沙俄策划外蒙古“自治”B.法国把侵略矛头指向西藏
C.英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D.日本窥视东北和东南海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炮台;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二   1889年,康有为率先提出建立“新中国”。梁启超1902年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设想的“新中国”,曰“大中华民主国”,第一任总统罗在田为光绪皇帝。“新中国”采用立宪政体,前期为君主立宪国,到光绪让权时转为民主共和国,“非到万不得已之时,必不轻用急激剧烈手段”。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将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新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

——摘编自王玉玲《清末民初“新中国”一词的概念内涵与话语演进》等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反割台斗争中留台清军的首领,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和邹容对于“新中国”的不同设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邹容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愿望反映的社会现实。
10 .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D.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022-10-15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