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3 道试题
1 . 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奏,称“地方困苦无资”“运转难艰”,请招民试垦呼兰所属蒙古尔山等地120万余垧。清廷准奏,先后开禁呼兰、三姓、宁古塔、绥芬河等地,并设置招垦总局。清政府此举(     
A.意在遏制日本的扩张势头B.将洋务运动推及黑龙江
C.缓解了地方财政紧张状况D.有利于北部边疆的巩固
2024-05-2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三)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2 . “巨额的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靠举借外债应付,列强则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大转折……东亚霸主的地位被弹丸小国取代,犹如晴天霹雳。”与材料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24-05-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模拟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甲午战后,清政府的三次大借外债均是“抵税借款性质”,但关税不够,而盐课、地丁等正税“系每岁正供,不宜作抵”,在赫德建议下,清政府同意将指定地区的盐税等抵偿借款,同意由海关“以每年约五百万两的收入,作为借款担保,并允许将来扩大管理范围”。这一情况(     
A.突出了信用担保的成分B.说明政府主权意识较为强烈
C.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D.暴露出列强控制中国的意图
2024-05-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历史试卷
4 . 19世纪后期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大规模战争,其中某次战争不仅对中国货币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导致全国性钱荒危机的爆发,还直接影响到洋务运动的走势。这场战争后(     
A.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C.中外反动势力逐渐勾结在一起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2024-05-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謇认为,慈善事业与地方自治、实业、教育等各项致强救亡的举措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提出“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张謇十分重视慈善教育,呼吁重视盲哑人教育,在创办师范和中小学校的同时,就已开始注意盲哑等特殊群体的教育事业。他还重视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治理,提出了导淮治灾的一系列主张。在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张謇表现出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一往直前的坚韧品格和精神。经过他的辛勤努力,在原本较为偏僻的南通出现了近代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办的盲哑学校,第一所地方博物馆、公共图书馆和气象台,此外还有其他各种为数众多的社会公益福利事业。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慈善公益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慈善公益活动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1879年,俄国企图勾结日本瓜分伊犁地区,引起日本朝野兴趣,时任大藏卿的大隈重信引用假途灭虢的典故,提出“与异人种的俄国提携是错误的”“不合理地欺负支那,则亚洲必将开启分裂之端”,最终使得倾向于支持俄国的朝野改而支持中国。大隈重信的观点(       
A.表达了独占新疆的愿望B.有利于东亚政治格局的稳定
C.导致了日俄战争的爆发D.反映了复杂的国家利益诉求
2024-05-2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历史试卷(一)
7 . 19世纪末,西方出现一批研究中国的文章和专著,鼓吹者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这反映出(     
A.变法运动已取得显著效果B.近代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C.列强试图为侵华制造舆论D.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破产
2024-05-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8 .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12月12号

1.根据材料,李鸿章认为清朝面临的威胁来自何方?为应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清政府采取了什么相应的国防举措?
2.从海防角度看,甲午战争失败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2018年9月,国家文物局对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没的军舰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了主要舰体遗迹,提取出水的遗物达500多件。经确认,这是消失了124年的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

3.以下水下考古发现遗物中,能直接确认沉船是“经远舰”的是(     
A.舰舷外壁的“经远”二字B.桐油灯C.各种弹药筒、子弹D.白铜水烟袋
4.结合以上出水又物,谈谈“经远舰”考古的史学研究价值。

5.图一是《时局图》的较早版本。近代革命家冯自由曾回忆:“戊戌六月赞泰感慨时事,特绘制一‘东南时局形势图’。”据此可知,该图绘制的年份应是(     
A.1898年B.1899年C.1900年D.1901年
6.图一以熊代俄国、犬代英国、蛙代法国、鹰代美国、日代日本、肠代德国,据此推测谢赞泰所感慨的“时事”当是(     
A.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B.甲午战败清廷自救不力
C.义和团运动蓬勃发展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7.图二是1940年在美国华盛顿国立档案馆发现的新版《时局图》,相较图一,它更关注时局哪些方面的内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024-05-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B)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74年,越南被迫和法国签订条约,法国承认越南的独立,越南受法国保护。此后法国加紧侵占越南,越南在向清朝求援与降法拒清的问题上反复改变态度,清政府坚持宗藩关系,法国坚持1874年条约。1885年中法战争后,越南成为法国殖民地。这反映出当时(     
A.越南对外政策成为中法战争爆发的根源B.法国依据国际法惯例处理法越间的争端
C.西方殖民扩张严重冲击了清朝宗藩体系D.清朝政府对世界局势变化依旧茫然无知
2024-05-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高一下·河南·学业考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对“夷”的认识,并指出“制夷”的本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提出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具体方法,并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2024-05-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卷02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