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时代与思想
(1)根据下表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节选),依次选出相对应的条约。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条约名称条约内容(节选)
“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自应享优例豁除。”
“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 10 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2)分别概括下列材料体现的核心思想,并写出该核心思想引领下出现的社会政治运动及相应的代表人物。
材料核心思想社会政治运动代表人物
“以中国之纲常名教,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中体西用CG
“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
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

维新思想

D

H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EI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B

F

J
(3)上述表格内容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大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2024-04-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年高二上学期合格考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近代中国

(1)将下列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相应的位置。(填字母)
A.八国联军侵华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中共一大E.戊戌变法
F.第二次鸦片战争G.新文化运动H.辛亥革命I.中法战争J.洋务运动
K.左宗棠收复新疆L.甲午战争M.五四运动N.九一八事变O.鸦片战争
(2)根据上题所列15个历史事件,归纳其反映的中国社会时代特征。
(3)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B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C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D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
E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F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
2023-09-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中国近代史专题练习(1)
2023·上海·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考古与文献中的历史

史料涵信息,历史须验证。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七月二十五日)上午六时半许,在丰岛方向……发现两缕烟柱……原来是清国军舰“济远”号和“广乙”号。这时,清舰对我将旗(“吉野”号挂有舰队司令官的将旗)不仅不发礼炮致敬,反而做战斗准备。……敌我距离约三千米,“济远”号首先开炮,我亦迎战。

——(日)《近世帝国海军史要》,《清末海军史料》

材料四   当高升号将沉之际,高善继等意气自若,同士兵一起誓死抵抗。在浪速炮火的猛烈轰击下,用步枪“勇敢地还击”。浪速虽不停地“向垂沉的船上开炮”,但清军官兵视死如归,仍然英勇战斗,直至船身全部沉没。

——《汉纳根大尉关于高升商轮被日军舰击   沉之证言》,《中日战争》(注:汉纳根系当时在英国商船高升号上的德国籍工作人员)

材料五   七月中旬,日本海军已经完成了发动战争的组织准备工作。……22日……要求朝鲜政府“亟令清军退出境外”。当时,海军大臣西乡从道提出质询:若于此最后通牒期间后遇中国舰队,或中国有更增派军队之事实,“日本舰队立即开战,在外交上有无困难?”陆奥宗光果断地回答:“作为外交上的顺序,没有什么问题。”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战役?该战役发生于哪一年?
(2)就研究此次战争而言,上述五段材料属于原始史料的是________,可作为印证清朝官兵英勇奋战的史料是________。将此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和比对还原历史的研究方法称为________。(填材料序号)
(3)材料三认为清朝首先挑起战争,日方如此记载的原因为何?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此次战争的爆发。
2023-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上海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走向世界的中国

自秦汉以来,中国逐步走向广阔的外部世界,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对外交往史。


(1)请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填写字母)(     
A.早期西学东渐
B.甲午战争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眼看世界
E.佛教远播日本、朝鲜
F.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G.重返联合国
H.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2)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中国商品有(     
①丝绸②青铜器③瓷器④烟草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在13世纪前到15世纪前期的两百年内,欧亚大陆上,中国与欧洲的直接联系被打通,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A.蒙古帝国的建立B.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C.新航路的开辟D.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4)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这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5)下图为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图片上方英文为“年度人物”,下方英文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结合所学,从内部与外部的视角,你认为《时代》杂志视邓小平为“中国新时代的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2023-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直以来,打捞在近代某次战役①中沉没于辽宁丹东海域内一艘战舰的声音不绝于耳。2014年,它被暂命名为“丹东一号”。2015年8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对该舰进行重点调查和打捞。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致远号”舰载武装
主炮两门1210mm克虏伯后膛主炮
副炮两门16英寸(152mm)阿姆斯特朗后膛副炮
速射炮八门75mm哈奇开斯速射炮,两门47mm哈奇开斯速射炮

机关炮
六门37mm哈奇开斯机关炮
六门0.45英寸( 11mm) 10管轮转式格林机关炮
鱼雷四联装18英寸(457mm)鱼雷发射管

——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提供的档案资料

材料二

打捞现场发现的瓷盘。其中间有篆书“致远”二字,上面是“致远”的字母,下面的英文为“中华帝国海军”

材料三

北洋舰队“靖远舰”上的餐具及瓷盘上标识放大图,中间有篆书“靖远”二字,上面是“靖远”的字母,下面的英文为“中华帝国海军”。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材料四

打捞现场发现11毫米的10管格林机关炮与152毫米副炮炮弹。除此之外,“丹东一号”目前发现的武器装备还包括:210毫米主炮炮管、57毫米炮弹、37毫米炮弹、大量的弹药、保存完整的鱼雷引信等。

材料五

在“丹东一号”舰体两侧均发现有方形舷窗。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集的各领域专家,将该方形舷窗与历史照片等资料对比发现,这种方形舷窗只安装在“致远舰”上。

1.近代某次战役①战役爆发于哪一年?       
A.1840年B.1856年C.1894年D.1900年
2.与战役①相关的条约是以下哪一项?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
3.除建成新式海军外,洋务运动还有哪些措施?请写出三条。
4.如果要探明“丹东一号”的“真实身份”,以上可做直接证据的是_______,间接证据的是_______。(填材料序号)
2023-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因外辱不断加重和内政腐朽不堪而越演越烈,而巨大的变化也在神州大地上上演。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

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武昌起义爆发
③太平天国定都
④三国干涉日本归还此地
⑤“中华民国军政府”成立,孙中山为大元帅
1.请将地图上的字母所对应的地点与上述历史事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述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填写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事件①后,英、法与清政府签订条约,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事件②后,起义军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孙中山为都督。
C.事件④中的三国分别指俄国、英国、德国。
D.事件⑤中,孙中山得到了西北军阀的支持

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即使是在朝廷最核心的机构军机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汉人任职,直至最后他们的人数超过了满人。在清朝早期和中期,政府高度集权化,朝廷决定各省的政策:而在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发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北京的衙门时常征求地方官员的观点,以争取他们支持自己的立场,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而自行其是。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运动后清朝传统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2023-05-1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进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了艰辛的探索。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1840—1860年1860—1890年1880—1900年1900—1920年
鸦片战争后签订
①____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④____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后签订《辛丑条约》
编纂《海国图志》的
②____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
为应对内忧外患局面,统治阶级推行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
③____
戊戌变法以孙中山为领导的⑤____建立新的共和政体
(2)综合以上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2023-04-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世变则备变,面对时代之变,世界之变,历史之变,不同时代的人们做出了反应。

材料一: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的界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等同),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

材料三:“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53年)

材料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2023年3月15日)

1.材料一中“这个年份”成为“时代的界标”是因为(单选,填涂字母)
A.中华文明开始起源B.国家形态开始形成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2.依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上“海防折”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中实现“工业化”而“积极奋斗”的主要途径。
4.综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看待 “世变”与“备变”这一历史运动?
2023-04-1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0 . “窃闻与日本议和……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此材料应出自以下哪一事件
A.甲午海战
B.公车上书
C.戊戌变法
D.瓜分狂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