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史料一 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此疆彼界,各不相下。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

——陈独秀《说国家》

史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是役(甲午战争)败后,……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摘编自杨松等《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史料三 日本是以世界文明进步为目的展开的这场战争,战争不是人与人,国与国之战,而是一场信仰的较量。日本在亚洲国家率先理解文明世界的理念,力图彻底摆脱独裁国家制度和野蛮文化,日清战争因此成为日本迈入文明国家行列的起点。

——福泽渝吉《日清战争是文明和野蛮的战争》


(1)根据史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史料二,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阅读史料三,指出福泽渝吉又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对日本的影响的?
2022-10-02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4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非洲形势图


材料二 19世纪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幅漫画



(1)概括材料一中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现象及结果。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现象的影响。
2022-09-0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下单元狂练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后期,山东省城济南的商贸发展已远不及烟台、青岛等“约开商埠”城市。随着胶济铁路即将竣工,德国势力必将籍铁路的便捷,由胶澳一隅向山东腹地扩张。19045月,在时任山东巡抚周馥和前任巡抚袁世凯奏请之下,在胶济铁路沿线最重要的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商埠。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材料二   济南开埠后,在山东政府“通商惠工"政策的扶持鼓励之下,中外资本源源流入。民办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洋行林立。至辛亥革命前,济南的城市人口由开埠前的12万增至25万。

——摘编自王音《济南“自开商埠"百年回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济南开埠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二,简析济南开埠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6年,一位在伊朗的英国人写道:我以为东方必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非显著的影响。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他们开始认为有可得到另一种更好的政体。看来东方正在睡梦中觉醒。


查阅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日本的胜利”和“俄国革命”指的是什么?议一议:为什么东方将在“新的精神”指引下“觉醒”?它有哪些特点?
2021-10-2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材料一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抽,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英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材料国2.3化两的赔款。日本要是拿这笔欯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那是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的变化以及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表现
德国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据胶州湾和胶澳。1898年3月,中德订立《胶澳租界条约》,德国把山东省变成它的势力范围,并取得铁路修筑权以及采矿权
俄国1897年12月,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年,中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趴旅大租地续约》,租借旅顺、大连湾,取得东清铁路南线的修筑经营权,霸占辽东半岛,把东北全境划为它的势力范围
英国1898年6月,中英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7月,中英签订《订租威海卫专条》,租.借威海卫及其附近,霸占长江流域,并请建多条至长江流域的铁路
法国1898年4月,租借广州湾,后划滇、粤、桂三省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11月,中法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广州湾划为法国租界
日本甲午战争后,因签订《马关条约》而取得台湾、澎湖。1898年,要求福建不得让予他国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整理

材料二1899年,美国首次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照会。明确要求:“第一,承认任何国家不得通过任何手段干涉在中国应有的任何通商口岸、租借地或所谓“势力范围'内的任何法定利益。第二,中国现行协定关税应对一切货物适用,不论属于哪个国家,不论陆运还是海运到所谓势力范围”内的所有港口,其税款应由中国政府征收。第三,“势力范围'内的任何港口对别国船只所征收的港口税,不能高于本国船只;在“势力范围'内由其国修建、经营和管理的铁路上,其他国家公民与该国公民在同样距离运输同种货物时,应收取相同的费用。”

——摘编自董小川《“门户开放政策”研究的新视角》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危害。
7 . 两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两国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战争是在中国土地上进行。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转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日俄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由一个立宪的小国战胜了立宪大国的战例,著名思想家伯林所言,直到1904年日本人战胜俄国所造成的巨大冲击之前,欧洲以外的任何人民,都没有使自身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得到过西方的社会或政治理论家的关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中国和俄国的影响。
8 . 西方人眼里中国

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到19世纪末,中国真可谓是沧海桑田。中国人深受西方人的尊敬和仰视,而到19世纪后西方人对中国由仰视到蔑视,这变化是何等的巨大,又是何等的悲哀!

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


巨人中国

图片说明:《巨人中国》是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印象,身著清朝服饰的中国巨人手牵欧洲武士,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对中国的崇拜热潮消沉下去。到了19世纪末,亚瑟·亨·史密斯写作了《中国人的性格》时,含有贬义的“中国佬”一词已根植于西方人的语言之中,“中国人”这一恰当的词却被排除在外。


问题
(1)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等状况,分析18世纪初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促使西方人对中国由“巨人中国”到“中国佬”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