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瓜分中国的狂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1867~1959)在1949年回忆说:五十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

材料二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不三年,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为中国再出发提供了一个现实可能性。

——摘编自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三   1905年冬,日本东京大森海湾,刺骨的海水凝固了一位中国湖南人的血液,他的名字叫陈天华。两年前,陈天华随1300多名留日大军,来到东京学习法政。在赴死前一天,陈天华留下了一纸绝命书,鼓励时人“去绝非行,共讲爱国”,不无悲壮而又充满着愤懑,使得前者赴后者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五十多年前”具体所指时期,说明“我们被日本打败”的结果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的巨大损失。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留日学生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战争以后的几年中,来自西方的不可抗拒的入侵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很大的规模,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甲午战后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康有为不得不向传统低头,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托古改制”、宣传变法的先师。但即使是这样,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成为主变者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变法期间,维新派眼睛向上,始终没有找到切合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和方法,因此当“戊戌政变”发生时,维新派要么引颈就戮,要么作鸟兽散。

——摘编自雷颐《维新的挫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前清王朝面临的“危险形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变法运动遭到“挫顿”的原因。

3 .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在东北亚国际关系中日俄矛盾日益凸显。为拓展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俄国修建一条横贯西伯利亚的大铁路。日本认为这是对大陆政策的严重威胁,加紧夺取中国东北和朝鲜。甲午战争的胜利激发了日本扩张野心,也触动了沙俄神经,招致“三国干涉还辽”。此后,日俄在东北亚矛盾、冲突不断加剧。为打败俄国,独霸东北,日本进行了近十年的扩军备战。沙俄也修筑大量防御设施,向远东调集兵力和军舰。战前,英美列强出于自身利益,给日本提供大量贷款和舰艇武器,加剧了局势恶化。1904年日俄开战,战争历时一年多,沙俄最终在陆海两条战线惨败。日本在东亚势力范围扩大,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发展道路。

——据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对东北亚区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