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不同地域文明之间交融与碰撞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永恒的主题之一,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材料三:“认清了我们的祖宗和我们自己的罪孽深重,然后肯用全力去消灾灭罪;认清了自己百事不如人,然后肯死心塌地的去学人家的长处。……八股、小脚……等等‘有文化’的崩溃,全不是程颢、顾亭林、戴东原……等等圣贤的功绩,乃是与欧美文化接触之后,那科学工业造成的新文化叫我们相形之下太难堪了,这些东方文明的罪孽方才逐渐崩溃的……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

——胡适《再论信心与反省》


(1)请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经济、文化、外交方面的相关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2)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三例中任选一例论证“冲击—反应”模式的合理性。
(3)据材料三概括胡适先生的主要观点,并作出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金观涛、刘青峰所著《观念史研究》中的示意图。该图统计了1890—1898年间,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此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师夷长技思想的开始出现B.革命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思想的迅速传播D.民主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