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世纪末,康有为借《春秋公羊传》中的变易思想——“三世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虽不时引用“三世说”,但更多采用自然科学知识,认为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与进化中。这反映了梁启超(     
A.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B.竭力提倡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主张摒弃中国传统变易思想D.使报刊成为变法的宣传重心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目睹欧洲一战的野蛮以及中国西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严复突破了器物、制度的局限,进入思想文化的深层领域,寻找西方富强的原因,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借助西方思想来探索中国现代化路径,最终形成以“文明社会”思想为核心的建设现代理想国家的蓝图。严复据此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文明为指针,广泛吸取中西方发展的有益成果,拒斥当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法主义,因为中国的发展“期于文明可,期于排外不可。”严复呼吁中国应该全方位地给予民众自由。在社会自由方面,强调在不侵犯他人权利和安全的范围内,个人可以拥有充分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在公共领域,呼吁出版和言论自由;在政治维度,提倡争取政治参与的自由,设立京师议院和地方自治的方式培养公民能力,逐渐过渡到民主制。

——摘编自郑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探索:以严复现代化思想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文明社会”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文明社会”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4-05-13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政变发生后,康有为和梁启超根据光绪帝即将被废甚至被弑的判断,多次以“逆后”“淫后”“篡位幽主”来形容慈禧,指出“寻常幼帝之位,母后临朝,犹为六经所不取,况今日之实为篡逆乎”,并向英国、日本等国驻华公使发出照会求助。但此举在当时并没有赢得朝野过多同情,还有官员发出“诸人误上深矣”的感叹。后在日本政府逼迫下,康有为离开日本。英国之行后,康有为指出“盖废立之举,皆荣禄主之。故荣禄之罪,浮于西后”“西后误听其谗”。此后,康有为又推动海外华人以上书为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祝寿为由,请求太后归政于光绪。

——据贾小叶《戊戌时期学术政治纷争研究——以“康党”为视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等人宣传策略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等人调整宣传策略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的《点石斋画报》是时代的缩影,下图为《点石斋画报》刊发的《全人名节》图。(摘自《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1册》)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以“《全人名节》中的近代中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近代学术转型中,孔子被“去圣化”,呈现出“宗教家”“学术家”“教育家”等不同形象;墨子则摆脱“异端”,以“实行家”“宗教家”“思想家”的面目出现;老子则去掉“清谈家”和“神仙家”的形象,转变为“民主思想家”“权术家”“革命家”。诸子多元化形象(       
A.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重估的产物B.传统文化受到国人普遍重视
C.学术研究方向引导晚清政体改革D.真实还原了诸子百家的形象
2024-04-2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7 .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根据《尚书》《孟子》等传统经典,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写道:“中国古固有议院”,而议院的功能,被解释为“通天下之气,会天下之心,合天下之才”。其意在(       
A.为建立民主共和而摇旗呐喊B.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
C.利用传统思想宣传变法主张D.促进儒家思想的“复兴”
2024-04-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饬令湖北全省官销《时务报》,随后,多省官员效仿,饬令各级官府购阅《时务报》等报刊,推广范围遍及全国。在当时有利于(     
A.扩大洋务运动的影响B.清廷专制统治的强化
C.助推革命理念的传播D.营造变法的社会氛围
2024-03-2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遂宁市、眉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在上奏光绪的《请君民合治满汉不分折》中提及“民族”两字,他指出“近者欧美,尤留意于民族之治,凡语言政俗,同为国民,务合一之”。据此可知,康有为(     
A.旨在传播西方民族国家思想B.致力于消除满清贵族特权
C.对民族的认识有现代的一面D.抛弃了华夷之辩的旧思想
2024-03-16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亨廷顿和巴林顿·摩尔都很重视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亨廷顿认为,革命是一种有限历史现象,它是四代化的产物、革命是政治参与的爆炸性的极端事例,是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之间矛盾的产物。革命对现代化也有促进作用,革命所带来的政治认同、道德更新和权威重建对于现代化都具有积极意义。巴林顿·摩尔通过对现代化的比较研究,揭示了现代化是复合模式的过程,不同国家现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革命暴力在现代化过程中扮演著积极的角色在通向民主道路中,暴力革命是重要的一环,不同的革命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现代化后果。

——郭坚刚《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革命与现代化”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