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此举意在(     
A.推翻清朝统治B.消除变法阻力C.实现救亡图存D.追求自由平等
2023-10-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正等待发榜。《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康有为等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关于此事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书被清政府拒绝B.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C.光绪阅后大为欣赏D.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晚清时期,歌谣体童蒙读物《最新妇孺唱歌书》中写道:“万国通商口岸通,铁车轮舶疾如风。洲名澳亚欧非美,人种棕黄黑白红。世界群推老帝国,舞台谁是主人翁。诸君准备新人格,革命风潮逼远东。”这首歌谣(     
A.可能出现于洋务运动中B.反映出国人抛弃了改良道路
C.可能是立宪派的宣传品D.反映出清末西学东渐的深化
2023-04-07更新 | 4134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维新派认为,“今吾国有四万万之民众,大地莫多焉,而不开国会。虽有四万万人,而不预政事,视国事如秦越,是有众民而弃之……然孤寡若此,而与列强合数千百万人为一者,相校相遇,安得不败?”维新派认为中国与列强较量失败的原因在于(     
A.人口多少的差异B.民众素养的差异
C.政治制度的差异D.教育科技的差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8年8月26日光绪帝上谕说:“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虽经严旨敦迫,(各省)犹复意存观望。即如刘坤一、谭钟麟身任封圻,于本年五六月间谕令筹办之事,并无一字复奏。”上谕所述状况
A.降低了皇权集中的程度B.导致了地方割据的形成
C.加剧了边疆地区的危机D.加大了社会变革的难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梁启超断定议院、议员及其产生和议事,实中国古制。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2019-09-16更新 | 748次组卷 | 30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他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