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首次提出“变法”口号,最早提倡废除封建专制,主张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其言行旨在(     
A.提倡实业创立共和B.批判专制建立民主
C.学习西方救亡图存D.中体西用维护统治
4 .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强学会,该会由康有为任主讲,户部侍郎陈炽任会长,梁启超任书记员。同年11月,康有为又组建强学会上海分会,主要吸收江浙沪的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参加。后来大名鼎鼎的陈三立、汪康平、章太炎、黄遵宪等人,均出其里。由此可见,维新变法运动(     
A.群众基础较为广泛B.得到社会上层支持
C.影响多数知识分子D.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5月,监察御史曾宗彦奏请朝廷下令克期精炼陆军,并下令军队一律改习洋操。6月中旬,康有为呈递《停弓刀石武试改兵校折》,建议先于京津,遍于各省,小学、大学次第备置课程功课仿照德国、日本;并考虑将过去的武试举人一律送进这类学校学习。同时,派遣强健才武有志学生就学于德国、日本军校。之后,光绪帝连发上谕具体实施曾、康两人的上奏方案。对于军械枪炮的购置或自造,也应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撤销督办军务处,袁世凯指挥的新建陆军改由直隶总督节制;同意各省绿营练勇认真裁并,汰弱留强;同意八旗、满洲、蒙古等旧有军队以不同方式改习洋枪,刷新精神,摒除积习。还命令各省将军、督抚和学校提出具体办法,利于军事人才选拔;各省筹拨经费,添设海军、筹造军舰。因时间急迫,改革并未取得实际效果,但开启了中国军事改革的方向。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宗彦、康有为的军事改革主张得到清政府接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日维新期间军事改革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国家率先取得了成功,受其影响,就面临着现代化和西方化的取舍选择。



阅读如图,任选A、B、C、D、E五种路径中的一种,扼要说明所选路径的含义(要求:明确写出路径代号字母、路径含义,阐释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     
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康有为在写给光绪帝的奏折中认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他指出,开国会、立宪法、行民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的,《周礼》中的“三询”、《尚书》中的“谋及卿士,谋及庶人”就是君主立宪的本原形态。这表明康有为(     
A.要求废除旧法创立新制B.注重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
C.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D.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2023-03-17更新 | 81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     
A.推动了晚清社会的新觉醒B.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C.仍未跳出中体西用的框架D.已找到救亡图存新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8年3月,张之洞写了《劝学篇》,全书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其调和中西、折衷新旧的态度得到光绪帝的赞赏,光绪帝下令各省广为刊布,该书"不胫而遍于海内”。这折射出(     
A.光绪帝变法决心严重动摇B.洋务运动声势再度高涨
C.新旧势力就变法激烈争锋D.民主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