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95 年6 月,康有为在上书光绪皇帝时提出了设议郎的主张,表达了对议会制度的构想。 他从“先王之治天下,无不与民共之”立论,回顾了中国古代帝王“同忧共患,结合民志”的措施,主张学习汉代,通过地方乡贤和官员推选并由皇帝裁定议郎人选。 当选的议郎入值武英殿,随时准备接受皇帝的质询,并得以“上驳诏书,下达民词”。 遇到国家内外重大政务和筹饷事宜,则由议郎集中会议,并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意见形成决议。 议郎一年一任,但民众满意的可以继续留任。

——据茅海建《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议会思想》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议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康有为议郎制度设计的主要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023-10-2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新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888年,康有为进京上书指出中国面临的危机,提出“厘革积弊,修明内政”,向西方学习,实行改革。但当时“举京师之人,咸以康为病狂,大臣阻格,不为代达”。这种局面反映了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政治近代化步履维艰
C.学习西方条件尚不具备D.光绪因大臣阻挠被蒙蔽
2021-09-02更新 | 515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奉节某校高三学生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1860一1899年1902年一1904年
数量比重数量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
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
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2024-01-11更新 | 32次组卷 | 35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康有为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者也”,并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这一赞誉主要是基于严复
A.明确反对专制,主张君主立宪B.借助进化论宣传维新思想
C.托古改制,指出中国未来之路D.呼吁民众自强以救亡图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1)根据材料一,说明魏源“制夷”的原因和方法。
(2)根据材料二,指出曾国藩实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事件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比起魏源、曾国藩,康有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什么进步。
7 . 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文明D.推动社会转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帝国时代的商品经济,在消费结构内部,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社会消费结构“畸形病态”现象出现的原因及消极影响?

材料二谭嗣同谴责那些自苦其身、以剥削农民为务的老财主,说他们“宁使粟红贯朽,珍异腐败,终不以分于人”。这种结果是愈俭则愈陋,民智不兴,物产凋敝(《仁学》)。认为兴办新式工商业,采用先进技术,产品日多,财富日丰,那种“人人俭而人人贫”的局面就结束了。

严复《原富》按语:“今使一国之民,举孜孜于求富,即富矣,又不愿为享用之隆,则亦敝民而已。……是故理富之术,在一国之母财(积累)支费(消费),相酌剂为盈虚。”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两人的消费观。
9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深化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19-12-02更新 | 273次组卷 | 10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2016-11-27更新 | 1246次组卷 | 47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