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目睹欧洲一战的野蛮以及中国西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严复突破了器物、制度的局限,进入思想文化的深层领域,寻找西方富强的原因,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借助西方思想来探索中国现代化路径,最终形成以“文明社会”思想为核心的建设现代理想国家的蓝图。严复据此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文明为指针,广泛吸取中西方发展的有益成果,拒斥当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法主义,因为中国的发展“期于文明可,期于排外不可。”严复呼吁中国应该全方位地给予民众自由。在社会自由方面,强调在不侵犯他人权利和安全的范围内,个人可以拥有充分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在公共领域,呼吁出版和言论自由;在政治维度,提倡争取政治参与的自由,设立京师议院和地方自治的方式培养公民能力,逐渐过渡到民主制。

——摘编自郑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探索:以严复现代化思想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文明社会”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文明社会”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4-05-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据统计,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草拟的诸多奏折中,废八股为中心的文教改革建议最多,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折子最少,而康有为最具宪政意义的主张却在奏折中未见踪影。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宪政直接损害了顽固派利益B.维护皇权独尊的需要
C.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D.民主革命浪潮的压力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传统史家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论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变法不仅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且也引起了激烈的“党争”,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北宋黄庭坚云:“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近代梁启超评论王安石及其新法,则用社会主义学说类比王安石的新法措施,把王安石称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为王安石及其变法彻底翻了案。梁启超的观点,得到了多人认可,成为20世纪前半叶的主流观点。毛泽东在给学长萧子升的信中提到:“(王安石)可谓有专门之学者矣,而卒以败者,无通识,并不周知社会之故,而行不适之策也。”

——摘编自韩峰《王安石的官场沉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传统史家、黄庭坚、毛泽东评价王安石的着眼点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这样评价王安石的原因。
2023-12-22更新 | 116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1858-1927)和梁启超(1873-1929),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希望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80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碎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5日,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据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整理

材料三   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名义上“亲政”,实际上在变法决策上仍严重受制于慈禧。在旧势力盈朝的情况下,光绪却缺乏应有的稳妥方案及相应的策略,激进态度迅速加剧了新旧势力的矛盾。

——王亚芳《维新运动失败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的著作,并说明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维新运动中的除旧措施及其弊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3-12-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提倡的“开民智”,其包含了三重内涵,一是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二是接受和灌输一整套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观念,三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其中最重要的体现在第三个方面。这说明近代中国的维新思想(     
A.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
C.体现挽救民族危亡的时代要求D.主要是为了学习西方的启蒙思想
2023-03-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论语》记载,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

材料二   据《史记》记载,秦朝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后又坑诸生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董仲舒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康有为认为“欲救中国,不可不因中国人之历史习惯而利导之。又以为中国人公德缺乏,团体散涣,将不可以立于大地,欲于而统一之,非择一举国人所同戴而诚服者,则不足以结合其感情,而光大其本性,于是乎以孔教复原为第一著手。”

——梁启超著《康有为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说明孔子的政治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共同目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3)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对“孔教”的态度如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021-05-08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图发表于 1898 年 10 月《punch》周刊。图片配文:“中国太后对天子说:改革,好的呀!我先来改造改造你! 去站墙角那,不叫你不许出来”。此图最能反映
A.作者抨击慈禧扼杀改革
B.慈禧与光绪对立的关系
C.作者讽刺太后羞辱皇帝
D.慈禧阻挠光绪进行改革
8 . 康有为在《三月廿七日保国会上演讲辞》中指出:西方“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皆与儒家经义相合,故致其强大;而清朝的经济、教育及政治制度皆与儒家经义相反,専致其弱。康有为上述论述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传统儒家思想B.推动民众觉醒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减少变革阻力
9 . 不同的历史时代有各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时代社会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   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 不以鄙陋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 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 护了专制主义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对于其正面和负面效应,我们应当具体地历史地加以分析。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等 价交换,交换的主体双方必须作为平等的商品所有者出现在市场上,否则市场不可能发展起来, 于是人生而平等就成为最基本的观念。近代以来,由洛克、卢梭、康德、斯密等资产阶级先驱思想 家建立了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他们认为,第一,人生而自由,这是人不可剥夺的天赋权利,也就是人具有同样的平等的自由权利。   第二,在社会实践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具有平等的法律 权利。   第三,自由首先是个人的自由,个人是自由的本位,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优先原则。   然而,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制度后,无休止的战争和掠夺,对落后民族的惨无人道的屠杀,劳动阶级的极端贫困,统治阶级的腐败与堕落,使追求平等的人类仍然生活在不平等的社会之中。

——摘编自关晓丽《两种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核心价值观差异探析》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共和国建立起来了,但是中国社会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革与进步。具 有民主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   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 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亦即必须清算阻碍社会进步的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作为一种主流的价值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   
(3)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对于作为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分别持什么态度?
2020-02-0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18-2019学年高二上期期末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10 . 据统计,1840年至1898年,提出变局论的有识之土约80人。从发表变局言论的时间来看,19世纪40年代有3人,1860-1882年有28人,1884-1898年有49人。这反映了
A.民族自省的变革意识日益凸显
B.民族自强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C.民族自尊的文化认同趋向强烈
D.民族觉醒的国家观念逐步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