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024-0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维新变法期间,光绪帝曾发谕旨“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这反映了(     
A.政治改良遇阻艰难B.地方尖锐对抗中央
C.国人救亡热情高涨D.汉族官僚乘势崛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等早期著作中以“托古改制”的手法提出了向西方学习、行君主立宪的主张。而根据内廷档案《故宫藏光绪二十四年内府抄本〈杰士上书汇录〉》的记载,戊戌年康有为上呈给光绪的两本变法参考《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非但不主张限制君权,反而鼓励光绪师法俄日,大张君权。由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研究需对多项史料进行对比互证
C.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了解客观史实
D.通过文献研究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认为,“有国者苟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这表明他(       
A.主张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B.致力于探索实业救国的新道路
C.开始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倡导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     
A.推动了晚清社会的新觉醒B.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
C.仍未跳出中体西用的框架D.已找到救亡图存新途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要求“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与该诏书有关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7 .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下列内容中能体现康有为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学堂讲授西方的政治学说B.发表《孔子改制考》宣传变法
C.向皇帝上书陈述变法的紧迫性D.与顽固派论战驳斥其守旧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