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戊戌变法前后,无锡人裘廷梁创,《白话报》,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他提出崇白话而废文言的主张。他认为白话之益有八:一曰省目力,二曰除娇气,三曰免枉读,四曰保圣教,五曰便幼学,六曰炼心力,七曰少弃才,八曰便贫民。并曰:文言兴而后实学废,白话行而后实学兴。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最为恰当的是(     
A.文言文取代白话文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
B.新文化运动的一些主张在戊戌变法时期已露端倪
C.文学革命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时期已出现
D.戊戌变法的功绩之一是推动了文言文取代白话文
2023-05-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论及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有学者指出:“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表现出对近代文化精神——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该学者评及的是(     
A.开眼看世界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民主科学
3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尊奉为“改制教主”,“孔子道主进化,不主泥古,道主维新,不主守旧,时时进化,故时时维新”。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A.倡导移风易俗B.引进西方生产技术
C.实现扶清灭洋D.为变法寻找理论的依据
4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深化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19-12-02更新 | 273次组卷 | 107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顺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

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图存,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