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

——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

材料二   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

——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
2024-05-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清末,以进化论为指导的“新史学”思潮兴起,史学撰述更加关注边疆史地、外国史地、中外关系,以及欧美革命史的引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是传播进化论的代表人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新社会因素冲击了君主专制B.对外关系呈现缓慢转型
C.思想领域出现批判理学倾向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2024-05-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康有为70岁寿辰时,梁启超撰写《南海先生七十寿言》一文,文中写道:“戊戌以后之新中国,为先生实自辟之,今之少年或能讥弹先生,然而导河积石(注:《史记·夏本纪》中有“导河积石”的描述,大意是大禹在一个叫积石的地方开始疏导黄河),则孰非闻先生之风而兴者?”作者意在强调康有为(     
A.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B.开启思想解放的先河
C.致力于推动政治变革D.冲破了传统思想束缚
2024-04-1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绵延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之后;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衰落。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付出很多努力。

——摘编自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材料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四未来15年的现代化是大变局下充满变数的现代化,我们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积极主动应变,打造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为提高制造业薪酬创造条件;要构建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全方位研判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工具保证经济资源安全。

——摘编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机遇挑战和应对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史实说明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重点。
2024·山东日照·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戊戌维新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等报刊,文体摒弃陈词套语,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呼》《民吁》《民立》等“民”字报刊及大量如《中国白话报》等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这一办刊趋向旨在(     
A.改革报刊达成代民立言目标B.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C.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D.体现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2024-03-01更新 | 701次组卷 | 1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前中期,   “French Revolution” 中的“Revolution” 一词在中国多译为“作乱”“大乱”等; 1890年,王韬在《重订法国志略》 中将它译为“革命”,1898年后为梁启超等人广泛采用。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A.提升了外文翻译水平B.倾心于法国式革命道路
C.吸收了现代政治理念D.致力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895年,严复说:“求才为学二者,皆必以有用为宗。而有用之效。征之富强;富强之基,本诸格致:不求格致,将无所往而不说虚,所谓‘燕砂干载。成饭无期’者矣。”这表明严复(     
A.倡导政治制度变革B.主张中体西用
C.呼吁废除科举制度D.提倡实学救国
2024-02-23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戊戌变法中,日本政府对变法表露出赞许和同情,但援助甚少;戊戌政变后,日本则公开或私下救援维新党人,阻止废除光绪帝,多次劝告清朝实行温和主义,并参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对华外交政策(     
A.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程B.意在提高其在华影响力
C.激化了列强之间的矛盾D.导致清廷倾向“联俄拒日”
2024-02-1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正月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896-1897年,梁启超主持《时务报》期间,撰写并刊发《变法通议》《古议院考》《商战论》等文章。受此影响,谭嗣同等人陆续发表了《中国自强策》等百余篇政论文章。由此可知,当时维新派(     
A.坚定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信念B.开启关注西方政治的先河
C.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D.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2024-02-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