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康有为的主张意在(     
A.揭示社会发展规律B.宣扬西方启蒙思想
C.推动维新变法运动D.否定民主共和制度
2024-05-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世纪前中期,   “French Revolution” 中的“Revolution” 一词在中国多译为“作乱”“大乱”等; 1890年,王韬在《重订法国志略》 中将它译为“革命”,1898年后为梁启超等人广泛采用。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A.提升了外文翻译水平B.倾心于法国式革命道路
C.吸收了现代政治理念D.致力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896-1897年,梁启超主持《时务报》期间,撰写并刊发《变法通议》《古议院考》《商战论》等文章。受此影响,谭嗣同等人陆续发表了《中国自强策》等百余篇政论文章。由此可知,当时维新派(     
A.坚定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信念B.开启关注西方政治的先河
C.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D.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2024-02-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898年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指出今日时局下,“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则无法真正抵御外敌。这强调了(     
A.封建经济的发展B.维新变法的必要
C.边疆形势的严峻D.传统文化的优势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捉拿康梁二逆演义》成书于戊戌政变后不久,是以康梁为题材的时事小说。其时事材源,既有京报或报刊转载的奏折、上谕等官书,也有当时的新闻报道,还有一些士大夫口耳之间流播的传闻,见于同时代书信、笔记等私家材料。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该书是一手史料,史料价值高B.该书有艺术加工,史料价值低
C.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D.戊戌变法失败有其经济根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       
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
C.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派宗旨并无不同
2024-04-1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近代中国某些有志革新的绅士在确定中西文化关系时,最初使用“道”与“器”的两分法,将西方技艺归入“器”,而中学归入“道”;稍后采用了更为有力的两分法,这就是著名的“体”和“用”,即“中体西用”之说;同样的态度还表现为在中国传统中寻找支持现代化的依据,这就是所谓的“托古改制”。材料旨在表明,这些“有志革新的绅士”(     
A.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
B.学习西方的态度呈现越来越灵活的态势
C.在处理中西文化关系时存在着矛盾心理
D.为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2023-11-13更新 | 648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福清西山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观应生平

材料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1858年,进入上海宝顺洋行任职。工作之余学习英文,对西方政治、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年后被提升为宝顺洋行买办。

1868年,始与人合伙经营茶栈、轮船公司等,并大量阅读中外书报及有关兴邦治国、议论时务得失的文章。60年代写成《救时揭要》一书,反对外国的侵略奴役,鼓励商民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

1873年,参与创办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并成为总买办,先后投资入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等企业,得到洋务派赏识。1882年,辞去太古公司买办到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当帮办,次年升任总办。期间写成《易言》一书,提出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倡导改革变法、学习西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立即上书提出军事建议并自荐到广东军营,不避艰险完成使命,为清军陆战打败法军创造了条件。郑观应对清廷“不败而败”十分愤慨、失望,退隐澳门修订《易言》。

1893年,再度被委任为招商局帮办,后又兼任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董。

1894年,成书《盛世危言》,对社会诸方面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认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首次提出“立宪法”“开议会";他提倡“商战”,抵制列强

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他的变革设想被时人盛赞为“良药之方”。

民国以后,倾主要精力办教育,长期担任招商局公学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务中学的名誉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

学者指出,郑观应“一只眼睛看中国,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实,是一位对时代具有敏锐感悟的人。”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郑观应的人生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6年,梁启超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多为歌谣”,“多为俗语”。他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学习先进文化。梁启超旨在(     
A.宣传科学知识B.推动戊戌维新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D.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