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绵延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近代之后;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衰落。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时期,为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人付出很多努力。

——摘编自中宣部《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

材料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是为了保卫全体人民进行和平劳动,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

材料四未来15年的现代化是大变局下充满变数的现代化,我们应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积极主动应变,打造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力度,为提高制造业薪酬创造条件;要构建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全方位研判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综合运用各种战略工具保证经济资源安全。

——摘编自《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机遇挑战和应对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中国近代史实说明中国进入了“被动现代化进程”。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当前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重点。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特色,亦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以著述众多而闻名,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所以他的老师康有为称他是流质易变,也有人称赞他是顺应时势的爱国名家。

时期个人事迹(主张)
戊戌变法追求科举致仕变而为倡导变法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联袁、附袁而转向倒袁;
请以材料中的“善变与爱国”为视角,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不直接教育其热爱国家;而是他们教育人们敬天畏天,自称奉天命而行使统治权力。周王利用礼制,教育人们对统治者要“忠”;春秋战国以后,儒家建构“五伦”说,建构身、家、国、天下四位一体的伦理系统。汉武帝时实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宋明国家开始进行“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则是“五伦”说的发展,其核心是爱君主、爱朝廷、爱国家。历代统治者还利用献计献策的功臣、能臣、诤臣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例如周公旦、萧何、魏征等,这些人物都为后人所景仰。

——摘编自耿文茹《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救国”“救亡”成为爱国教育的主题。在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书写的《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州人之羁缚,不可不草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1905年的抵制荚货运动,号召群众抵制荚货,维护民族尊严,范围波及全国各大城市。比之古代的爱国主义,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逐步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表现出中华民族虚心学习,积极向上精神;例如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康梁等人也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建立新型国家。

——摘编自黄明光《试论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898年7月,康有为奏请将《时务报》收归官办,以发挥更大作用,并建议将民间其他报纸收归国有,政府主办,统一舆论。《时务报》创办人汪康年则改报名为《昌言报》与之抗衡,一些新知识分子也与康疏远。这突出反映了(     
A.维新阵营的内讧与分化B.顽固派与维新派政治对立
C.政府统一舆论的重要性D.戊戌变法倡导思想大一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前期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主张;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也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当时中国(     
A.救亡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西学传播瓦解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必然选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近代中国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一次19世纪晚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第二次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都(     
A.以学习西学为核心内容B.以争取民主为政治追求
C.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号召D.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归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学伪经考》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献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孔子改制考》遵奉孔子为托古改制的改革家。这说明康有为旨在(     
A.清除传播西学的阻力B.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C.挖掘先秦文化的价值D.颠覆人们对儒学的看法
2023-03-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896年,梁启超认为文化发达、科学普及,“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多为歌谣”,“多为俗语”。他主张要用民间俗语写文著书,还可以用民间俗语介绍西方科学,学习先进文化。梁启超旨在(     
A.宣传科学知识B.推动戊戌维新运动
C.倡导文学革命D.开启民智救亡图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