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6-1897年,梁启超主持《时务报》期间,撰写并刊发《变法通议》《古议院考》《商战论》等文章。受此影响,谭嗣同等人陆续发表了《中国自强策》等百余篇政论文章。由此可知,当时维新派(     
A.坚定了民主共和的理想信念B.开启关注西方政治的先河
C.肩负起挽救民族危亡的使命D.受到知识分子的普遍支持
2024-02-0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特色,亦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以著述众多而闻名,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所以他的老师康有为称他是流质易变,也有人称赞他是顺应时势的爱国名家。

时期个人事迹(主张)
戊戌变法追求科举致仕变而为倡导变法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联袁、附袁而转向倒袁;
请以材料中的“善变与爱国”为视角,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一度主张建立上下两院制的议会;在《上清帝第六书》及其后奏议中,他不再建议开下院,也不再主张“上院取于公推”。由此可见,当时康有为(     
A.反对向西方学习B.主张实行君主专制C.认同洋务派思想D.政治策略趋于缓和
2024-02-0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李鸿章认为“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为此建立了上海炮局、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军事工业的开办,原料、经费等困难日益严重,李鸿章认识到军事工业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从而产生了发展工商业的思想,并创办了开平矿务局等。此外,李鸿章还在天津等地开办了电报、水师等学堂,派遣留欧学生。

——摘编自胡滨、李时岳《论李鸿章的洋务思想》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主张用“西法”来医治中国社会的弊病,这在他的历次上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如在《上清帝第二书》里,他提出“变法之法,富国为先”,而“富国之法”,即为钞法、铁路、机器轮船、开矿、筹银和邮政。在《上清帝第三书》里,他重点强调汰冗兵、制兵器、广学堂、练将才、厚海军等。在《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里,他又提出“统筹全局,商定政体”,把改变政体提到变法的首要地位上来。

——摘编自张凯之《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我们认为,即使是维护中国的完整与独立的善意与义侠行为,如果像我们所了解的那样是指对目前摇摇欲坠的满清王室的支持,那么注定是要失败的。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消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样一来,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为使“西人敛手”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与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所具备的主要精神品质。
2024-0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某研究性主题学习活动涉及的相关历史事件。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851年金田起义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1911年武昌起义
1915年新文化运动
A.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B.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
C.近代中国的经济变革D.士绅阶层的家国情怀
2024-02-0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98年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指出今日时局下,“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则无法真正抵御外敌。这强调了(     
A.封建经济的发展B.维新变法的必要
C.边疆形势的严峻D.传统文化的优势
2024-02-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颁布诏令,强调“振兴商务,为目前切要之图。”新政期间清政府意识到:“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时论普遍认为“兴商为强国之本”,“上古之强在牧业,中古之强在农业,至近世强在商业。”这些举措(     
A.具有求富强国与救亡图存双重目的
B.促使实业救国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旨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D.有助于减少变法新政各方面的阻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1898年之前,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常常纠结于传统的天下主义与排满的种族主义之间此后转向以现代民族国家和反帝国主义为基调的国家民族主义。造成其思想转变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社会主流思想变动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024-0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大民族主义”的主张,认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 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A.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
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D.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2024-01-15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