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的独立,争取民族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复兴建设祖国的思想。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使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爱国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称,所载尧、舜、文王之诰命典章和盛德大业,皆孔子理想寄托,并非史实。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必由据乱世而入升平世,最终达于太平世。康有为意在(       
A.实业救国B.托古改制C.维护孔教D.宣传革命
2024-02-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侵略、挽救危局做出了诸多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不过这一切都是依靠科技为动力来改变的。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因此在此视角下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序幕。

——摘编自杨玲玲《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未几有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

——摘编自蔡锷《军国民篇》

(1)根据材料一和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就“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进行阐述。(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自强之举”和“北方诸省之乱”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并对“变法自强之举”进行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据统计,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草拟的诸多奏折中,废八股为中心的文教改革建议最多,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折子最少,而康有为最具宪政意义的主张却在奏折中未见踪影。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宪政直接损害了顽固派利益B.维护皇权独尊的需要
C.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D.民主革命浪潮的压力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梁启超曾回顾说,他们竭力呼号维新变法,但举国如梦如睡。戊戌政变后,民众仍昏昏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这场变法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新运动不过是他们唱了一出独角戏。这说明(       
A.变法的思想固守中体西用B.维新派对改革影响较小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D.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2024-01-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19世纪70年代后,向西方学习,在近代中国逐渐成为一种强劲的时代潮流。这种潮流由初期试探性的、全盘西化式的学习,逐渐发展到选择性的、批判性的学习。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称谓,由近代初期的“夷学”,发展到“西学”,及至“新学”。通过向西方学习,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文化完成了自己的时代嬗变,形成了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同政治、救亡图存密切结合的,以爱国、革命、革新、开放为特征的近代文化。这是一个无奈的、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必然的、新生的过程。

——摘编自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精神在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2024-01-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戊戌维新之际,光绪帝欲行科举改制,如武科改试枪炮、八股改为策论等。《申报》于1898年先后发表时评,提出武科未有改制细则, “不宜全废弓矢”;八股不宜全废,应与策论等并行。由此可推知(       
A.维新变法拥有广泛社会基础B.报刊对维新变法持反对态度
C.科举改制尚未达成社会共识D.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废除科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后,各省读书人自行联名上书有31件,共1555人次签名,另有135人次参加了京官们领衔的7件上书,其中包括康有为、梁启超领衔的广东80举人的上书。由此可知(     
A.普通民众思想与政府理念渐趋一致B.康、梁的活动是上书链条中的一环
C.维新变法拥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D.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2023-12-21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维新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史料指出戊戌维新运动在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是(     
A.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促进了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的觉醒D.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维新运动的领导人是学者康有为(1858-1927)和梁启超(1873-1929),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希望再造中国并使之转变为强有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103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180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碎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100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5日,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

——据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整理

材料三   百日维新时期,光绪名义上“亲政”,实际上在变法决策上仍严重受制于慈禧。在旧势力盈朝的情况下,光绪却缺乏应有的稳妥方案及相应的策略,激进态度迅速加剧了新旧势力的矛盾。

——王亚芳《维新运动失败原因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的著作,并说明其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维新运动中的除旧措施及其弊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2023-12-27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