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根据《尚书》《孟子》等传统经典,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写道:“中国古固有议院”,而议院的功能,被解释为“通天下之气,会天下之心,合天下之才”。其意在(       
A.为建立民主共和而摇旗呐喊B.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
C.利用传统思想宣传变法主张D.促进儒家思想的“复兴”
2024-04-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的独立,争取民族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复兴建设祖国的思想。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使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爱国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19世纪40、50年代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 --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 . 论述题:历史图片往往是浓缩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人的救亡图存”为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论题,加以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表述清晰,史实准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世千年大变局时代,开眼看世界,或曰开放思想的生发,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因为晚清盲目虚骄的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巨大。晚清爱国志士开放思想发展过程坎坷曲折,呈波浪型发展态势,大致经历了三次高潮、推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摘编自陈争平(晚清“开眼看世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12-04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此举意在(     
A.推翻清朝统治B.消除变法阻力C.实现救亡图存D.追求自由平等
2023-10-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1873年出版的《普法战纪》由清代王韬辑撰。王韬称此书“虽仅载二国之事,而他国之合纵缔交情伪变幻,无不毕具。”山川地理,民俗风气,政治制度,亦无不备载,“于是谈泰西掌故者,可以此为鉴”。这表明(       
A.维新思想已经走向成熟B.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出路
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有限D.资产阶级论证革命的必要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55月,监察御史曾宗彦奏请朝廷下令克期精炼陆军,并下令军队一律改习洋操。6月中旬,康有为呈递《停弓刀石武试改兵校折》,建议先于京津,遍于各省,小学、大学次第备置课程功课仿照德国、日本;并考虑将过去的武试举人一律送进这类学校学习。同时,派遣强健才武有志学生就学于德国、日本军校。之后,光绪帝连发上谕具体实施曾、康两人的上奏方案。对于军械枪炮的购置或自造,也应制定出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撤销督办军务处,袁世凯指挥的新建陆军改由直隶总督节制;同意各省绿营练勇认真裁并,汰弱留强;同意八旗、满洲、蒙古等旧有军队以不同方式改习洋枪,刷新精神,摒除积习。还命令各省将军、督抚和学校提出具体办法,利于军事人才选拔;各省筹拨经费,添设海军、筹造军舰。因时间急迫,改革并未取得实际效果,但开启了中国军事改革的方向。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宗彦、康有为的军事改革主张得到清政府接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日维新期间军事改革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