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6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的茶文化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中“建溪官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汉代就有“建溪芽”之名。到了宋代,北苑贡茶更是闻名于世,成为中国御贡时间最长的茶之一。北苑茶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闽国龙启元年(933 年),建州茶人张三公(张廷辉)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自此一直到1391年,当地便一直作为御茶园。北宋福建文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赞道:“北苑贡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南宋时期,曾入闽任茶官陆游也写诗称:“建溪官茶天下绝,香味欲全须小雪。”

——摘编自中共福建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省监察委员会《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间清欢》等

材料二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茶叶品种、种植、制作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基本上一无所知,1833年,英国议会终止了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贸易垄断权。1834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属印度政府组建的茶叶委员会领导了窃取中国茶叶品种,技术及建立阿萨姆茶叶试验场的工作。1838年,东印度公司将阿萨姆地区所谓的“荒地”全部收为已有, 1839年,伦敦有4家公司,(印度)加尔各答也有1家公司向东印度公司申请收购阿萨姆茶园并垄断经营,但东印度公司以“鼓励和支持所有受人尊敬的资本家”“防止垄断、保护当地的利益”等理由予以拒绝。当时有一家伦敦媒体对此报道说,一家联合股份公司在本市成立……他们计划首先与印度最高政府达成条约,购买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的种植园,然后进行茶树种植生产,并将茶叶运入英国。

——据罗龙新《帝国茶园:茶的印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福建建溪(北苑)茶园和近代印度阿萨姆茶园种茶业发展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福建建溪(北苑)和近代印度阿萨姆种茶业发展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印种茶业对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国际性官方医疗组织发展概况(部分)

组织时间及地点(总部所在地)概况
国际公共卫生局1907年,巴黎监测鼠疫、霍乱、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在全球各地的发病情况,尝试为欧洲国家制定统一的卫生和检疫标准
国际联盟卫生处1920年,日内瓦其下属的几个特别委员会讨论过疟疾、天花、麻风病等的全球发病情况,实际作用远不及美国某基金会发起的攻克黄热病和疟疾的计划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日内瓦借助各国政府提供的配合,世界卫生组织开始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医学知识应用于落后地区

材料二   可以说,20世纪40年代以后,医学科学和公共卫生管理对人类生活状况的影响已经真正地全球化了。在大部分地区,传染病已不再重要,许多传染病在它们原本多发且严重的地方已呈衰退之势。……现在若要理解传染病曾经对人类,甚至就对我们的祖父辈意味着什么,都需要想象力了。

——据[美]威廉. H.麦克尼尔《瘟疫与人》等

上述材料是学者从医疗与公共卫生的维度对20世纪传染病与人类社会关系变迁的阐释。另选一个维度,列举相关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20世纪人类社会变迁的某一侧面作出阐释,并得出结论。(要求:列出三条以上有关联的史实,结论正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角度不得与材料重复。)
2024-04-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     
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经济中心位于关中
C.南北教育水平悬殊D.门阀士族仍有影响
2024-04-23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     
A.可研究农村的经济形态B.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
C.深刻改变基层自治传统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
2024-04-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汉初律令规定:上级政令文书一旦送达后,要以大扁书形式在市里、官所等地点张布,还要求官吏、士卒和民众及时诵读,官吏巡行时如果发现有不知令的吏卒还会处罚相关责任人。这说明,汉初(     
A.重视国家治理的效率B.地方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C.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D.乡里民情传播渠道畅通
2024-04-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据考古发掘,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中, 除发现原始陶片遗存外, 还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栽培稻,经鉴定,这些稻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从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阶段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这说明玉蟾岩遗址文化时期(     
A.粮食存储技术成熟B.磨制石器适用范围不断扩大
C.农耕文明已经出现D.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2024-04-2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璨(1686一?),字閽公,清绥德州(今薛家峁乡元条村)人。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进士,先后授翰林院庶吉士、检讨,任《大清一统志》纂修官。

雍正二年(1724年)改任《政治典训》纂修官。

雍正三年(1725年)六月,授河南道监察御史。时值都城附近受灾,雍正诏令借工代赈,修葺城垣13处,张璨负责修葺保定府所属高阳(今河北高阳)县城,因计划周详,深得雍正旨意。

雍正四年(1726年)三月又修筑沧州至青县(今河北沧州至青县间)的一段运河水利工程,受到雍正帝诏见,朱批:“人着实正气,上中,可大用者。

雍正五年(1727年)二月,任两淮盐运使,任上剔除弊端,多方发展盐产,为盐区士绅崇敬。

雍正六年(1728年)任直隶按察使,次年调任湖南按察使。当时,湖南境内有1000多名江西人因“聚谋不轨”,尽行拘捕。张璨到任,周密调查,得知大规模聚集“实系众商分建会馆,约请乡党同来庆贺,并无作反之意,遂尽释放”,他还削黜错办者职务,各级官员深服其胆略。

雍正九年(1731年),升任湖南布政使,历时10余年。

乾隆九年(1744年),监察御史谢济世被诬劾革职,张璨受牵连,同遭革职,罚修京北顺义县城垣。工程结束,归家闲居。及谢案平反,张璨已故。

——改编自中共绥德县委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绥德县志》(2003年)

若以康雍乾时期的时代特征为研究对象,指出材料的史料类型,并对其史料价值的大小作出合理的评判(只作判断,不谈理由不给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上海是“一市三治”,分为华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①中华全国学生救亡会⑤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
②孙中山寓所⑥上海兵工厂之江南弹药厂
③共产国际领导的中俄通讯社.⑦中共一大会址
上海机器工会筹备会⑧上海商务印书馆
④《新青年》编辑部⑨沪江大学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驻地⑩《星期评论》社
《共产党》月刊编辑部怡和打包厂
上海是中共一大召开地,也是中共早期中央领导机构所在地。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原因。
2024-04-2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经济无法向近代转型的原因。
2024-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是一个国家管理的运作方式,主要受国家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教化、基层自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图所示)。自古及今,东西方各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治理组合,从而实现了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据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从图中任选两个影响国家治理的相关因素,提炼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1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