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不同途径

对于世界历史从史前的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所遵循的不同途径,可归并为两种主要方式,即非西方式的和西方式的。前者以中国为代表,其重要特征是连续性的,就是从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许多文化、社会成分延续下来,其中主要延续下来的内容就是人与世界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后者是突破式的,就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经过技术、贸易等新因素的产生而造成一种对自然生态束缚的突破。

——摘编自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

参照以上材料,以“______向______发展的不同途径”为题,设计一幅简单的示意图并加以阐释。(要求:将设计内容填写在答题卡的方框内;阐释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特色,亦颇有争议的人物。他不仅以著述众多而闻名,更以善于变化而著称所以他的老师康有为称他是流质易变,也有人称赞他是顺应时势的爱国名家。

时期个人事迹(主张)
戊戌变法追求科举致仕变而为倡导变法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联袁、附袁而转向倒袁;
请以材料中的“善变与爱国”为视角,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向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顽固派官僚荣禄告密,出卖了光绪帝和维新派。荣禄为此乘火车连夜赶回北京,把该消息反馈给慈禧太后,促使其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导致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但近几十年来,不少历史学家对此提出疑问。其理由如下:

一是,如果是袁世凯告密,当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其上谕中必定指名捕拿谭嗣同。因为谭是游说袁世凯围颐和园劫持慈禧太后的人,属于“逆首”,慈禧太后绝不会放过他。何以上谕中只命捉拿康有为、康广仁兄弟,没有谭嗣同?而且上谕中康有为的罪名是“结党营私,莠言乱政”,罪名较轻。如果有围园劫太后之谋,则是大逆不道,罪在不赦,上谕中,何以轻轻放过?

二是,据袁世凯《戊戌日记》记载,其在八月初五日上午觐见光绪帝后,即乘火车回天津。“抵津,日已落”,再赶到荣禄处告密,已在夜间。荣禄得知消息后,万难在当夜赶去北京,把消息反馈给慈禧太后。因为当时北京、天津之间的火车通行不久,只有白天行车,没有夜车,也缺乏夜间行车的设备、经验与技术,即使荣禄以直隶总督之尊也不可能下令加开一次夜车,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却在八月初六日上午。

——摘编自戴逸《戊戌变法中袁世凯告密真相》


提取材料信息,论证“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并说明使用史料应注意的问题。
2024-01-0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部分校联考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代表人物

对近代西方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

发现西方的议会制度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

逐渐形成君民共主观念,开始考虑将西方民主制度移植到中国,并提出若干在中国开设议院的方案

辛亥时期

(以孙中山为首)

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如人民权利、政府权力制衡、选举、地方自治等,都较以前有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对如何移植西方民主制度做了相当深入的思考。同时,认为政党政治是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大钊、陈独秀、

毛泽东等

除随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之外,“五四”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强调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和孙中山的新民权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两个主要发展方向

摘编自崔志海《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表格中一个历史时期说明中国人如何探索适合近代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2023-11-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郑观应生平

材料   1842年,生于广东香山。1858年,进入上海宝顺洋行任职。工作之余学习英文,对西方政治、经济产生了浓厚兴趣。一年后被提升为宝顺洋行买办。

1868年,始与人合伙经营茶栈、轮船公司等,并大量阅读中外书报及有关兴邦治国、议论时务得失的文章。60年代写成《救时揭要》一书,反对外国的侵略奴役,鼓励商民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

1873年,参与创办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并成为总买办,先后投资入股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造纸公司等企业,得到洋务派赏识。1882年,辞去太古公司买办到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当帮办,次年升任总办。期间写成《易言》一书,提出一系列以“国富”为中心的内政改革措施,倡导改革变法、学习西方。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立即上书提出军事建议并自荐到广东军营,不避艰险完成使命,为清军陆战打败法军创造了条件。郑观应对清廷“不败而败”十分愤慨、失望,退隐澳门修订《易言》。

1893年,再度被委任为招商局帮办,后又兼任汉阳铁厂总办、粤汉铁路总董。

1894年,成书《盛世危言》,对社会诸方面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他认为,“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批评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病,首次提出“立宪法”“开议会";他提倡“商战”,抵制列强

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他的变革设想被时人盛赞为“良药之方”。

民国以后,倾主要精力办教育,长期担任招商局公学的住校董事兼主任、上海商务中学的名誉董事。1922年,病逝于上海提篮桥招商公学宿舍。

学者指出,郑观应“一只眼睛看中国,一只眼睛看西方;一只眼睛看历史,一只眼睛看现实,是一位对时代具有敏锐感悟的人。”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郑观应的人生历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结构发生转换,从传统士人阶层中分离出来的报人群体,其演进大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晚清报人群体的演进     

时段概况
鸦片战争后到维新变法前鸦片战争之后产生了中国第一代报人。王韬,秀才出身,因生计所迫,受雇于上海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墨海书馆。沈毓桂、蔡尔康皆因科举不第,不得已投身报界,曾先后在《万国公报》任华文主笔。艾小梅创办的《昭文新报》,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初为日报,后改为五日刊,不及一年即停办。

维新变法期间
维新变法期间,报人掀起了晚清第一次报业高潮。其时,《时务报》的梁启超、汪康年,《国闻报》的严复、夏曾佑、王修植,《湘学报》的唐才常、谭嗣同等报人声名鹊起,成为海内报界闻人。当时,上述三大报刊还得到张之洞、陈宝箴等清朝地方开明督抚的支持。
清末“新政”开始至辛亥革
命爆发前
清末“新政”期间,政府开放报禁,报人掀起了晚清第二次报业高潮。当时,《中国日报》《警钟日报》《民报》等新办报刊遍布海内外,报界同业组织也纷纷成立。报人群体以“中等社会”自居,自觉承担起启迪国民的历史责任,彰显其在新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

——据付登舟、赵晨韵《晚清报人群体演进的历史考察》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主题“晚清报人群体演进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试拟一论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紧扣主题、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10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届高三三模(5月质检)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全集》1~17卷目

第一卷 变法通议(1892~1898)

第二卷 瓜分危言(1899~1901)

第三卷 新民说(1902)

第四卷 新大陆游记(1902~1903)

第五卷 开明专制论(1904~1905)

第六卷 王荆公(1905~1910)

第七卷 中国国会制度私议(1910~1911)

第八卷 新中国建设问题(1910~1912)

第九 卷伤心之言(1912~1915)

第十卷 欧游心影录(1916~1920)

第十一卷 墨子学案(1920~1921)

第十二卷 先秦政治思想史(1906~1922)

第十三卷 翻译文学与佛典(1920~1924)

第十四卷 中国历史研究法(1922~1925)

第十五卷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

第十六卷 要籍解题及其读法(1923~1927)

第十七卷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1926~1928)

——据《梁启超全集》

(注:“王荆公”即王安石。)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并拟定一个论题,撰写一篇关于梁启超思想述评的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3-03-04更新 | 391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福建专用)
9 . 问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
20世纪初期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整理的历史年表。


事件
18406英国政府派全权代表懿律率领海陆军,开进广州海口
1842魏源写成50卷的《海国图志》
18511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
1857年冬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城
19世纪60年代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
18954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
18986月—9康有为辅助光绪帝推行了维新变法
1900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111010新军下级军官熊秉坤率队攻入武昌总督衙门,起义爆发
19159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从该兴趣小组整理的年表中,提取相关信息确立一个主题,并予以叙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