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近代以来中国学者对世界历史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史观不断发生变化。如表是中国学者将历史研究视野扩大到整个世界后史观变化的统计。

时间学者著作史观
1849徐继畲《瀛寰志略》“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对中国中心论史观提出异议,力斥“中华外夷”乃千年谬论。
19401949周谷城《世界通史》反对“欧洲中心论”,用全局来考察世界历史。
1962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编著的世界历史著作。
2023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应摒弃“西方中心主义”,重视除少数几个大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和文明的历史,注意人类交往的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和钱乘旦主编《新世界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史的史观变化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政治”概念的演进”

时间概念内涵及使用情况
19世纪80年代以前“政”属“政事、行政”范畴,多为“防民以正”之意,“治”属“治理、管理”范畴,甚少连用,多引申为治理国家所施行的措施。
19世纪80年代“政”“治”两字开始连用王韬《达民情》:“试观泰西各国,凡其驳骏日盛,财用充足,兵力雄强者,类皆军民一心。无论政治大小,悉经议院妥酌,然后举行。”
维新变法时期“政治”使用开始广泛化,书籍分设“政治门”,囊括家国政治学、政体书、议院书等。
《时务报》每期开设译报专栏,翻译日本《政党论》等文中关于“政治为何物”论断,指出专制体制下的愚民政策,"不复使知政治为何物",文明社会是国民“通晓治体”、“参与大政”,于是才有政党、才有立宪政治。
20世纪初期“政治”上升为关键词,对“政治""国家”“政府”“国体”等概念辨析“政治之目的一曰为国家本身谋利益,二曰为构成国家之个人谋利益”“政治者,一国办事之总机关也,非一二人所得有之事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治”概念演进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持理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6更新 | 325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最不幸时期”的中国,似乎一切问题的思考必须转换成“救亡图存”的命题才具有存在的理由。由民族救亡所引发出来的国家富强企盼,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紧紧扼住了思想家的思想走向。即便是一个较为纯粹的文化问题,也必须与国家富强建立关系才会被接受。与此相应,在近代中国,西方文明也只有作为一种救亡图存的有用工具才会被人们所认同,舍其此,它的存在与讨论就会毫无意义。

——据王人博《1840年以来的中国》改编


据材料围绕“西方文明的传播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这一话题,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个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晰。)
2023-12-15更新 | 142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问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
20世纪初期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为我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运动

1900年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1906年

清政府预备立宪

1911年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任选材料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良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历史评价都应回归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出发,而不应站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以现代人的认知眼界和评价标准去对前人的历史事件求全责备,得出无谓的事后结论。改良在历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实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历史进步,在维持国家秩序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发展。但是,近代中国的一些局部改革不能有效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不能有力地实现民族独立,更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证明,近代中国尖锐的国内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没有给予改革以充分的历史条件,局部改革面临着不可化解的强大阻力,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据苏歆《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治改革”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10-14更新 | 42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时代的民本内涵有所区别,先秦时代的儒家民本思想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奠定了中国特色民本思想的基调,明末清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理学盛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进步思想家,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要求限制君权,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潮,起到了思想启迪的作用。

时期人物言论或主张
先秦时期孔子“均无贫”“修文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墨子统治者对小民要“兼相爱,交相利”
孟子仁政,以德服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封建社会董仲舒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
柳宗元吏为民役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近代时期康有为天下之公,非一人之私
梁启超反对“君为政”,主张“民为政”
孙中山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摘编自崔之清《儒学的民本思想初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民本”思想,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言之有理,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面是一幅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发展简图,主要体现了中国近代前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发展进程。


根据如图提供的相关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明确,评析客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1-12-07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实验中学(西校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知识分子不幸生活在一个内忧外患相交织的时代,从传统文化背景走出来来的他们带有深深的传统的烙印,勉力经世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自觉充当“社会良心”的角色,忧患意识又伏使他们自觉入世,来自西方的冲击带给他们新的视野和人生体验……他们的责任与担当,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

——摘编自于淑敏《从人名符号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等


选取你熟悉的一位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