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中建议:“州、县、乡、镇,皆设书藏,以广见闻。”同年7月,梁启超在主持强学会时,设立强学书藏,“备置图书仪器,邀人来观,冀输入世界之知识于我国民”。这体现出梁启超等人(     
A.希望拓宽官方藏书渠道B.号召兴建图书馆推广社会教育
C.主张学习自然科学知识D.意识到藏书推动学会的重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首次提出“变法”口号,最早提倡废除封建专制,主张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其言行旨在(     
A.提倡实业创立共和B.批判专制建立民主
C.学习西方救亡图存D.中体西用维护统治
2023-07-19更新 | 21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以上谕形式所发的变法诏书达数百道之多,涉及人事、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但是维新派最重视的政治方面的改革方案并不多,真正获得通过并以上谕形式颁布的更少。这表明百日维新(     
A.并未涉及到政治领域改革B.注重革命措施的策略性
C.造成维新阵营内部的分裂D.深受守旧派势力的掣肘
2023-11-2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成立强学会,该会由康有为任主讲,户部侍郎陈炽任会长,梁启超任书记员。同年11月,康有为又组建强学会上海分会,主要吸收江浙沪的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参加。后来大名鼎鼎的陈三立、汪康平、章太炎、黄遵宪等人,均出其里。由此可见,维新变法运动(     
A.群众基础较为广泛B.得到社会上层支持
C.影响多数知识分子D.具有一定社会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吴晗文集》第三卷

材料二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限制君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的不同方式,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在中国出现并传播的原因。
2023-11-10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师夷长技以自强”
2023-11-0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

——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
(2)指出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2023-10-26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新育才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随着民众对于欧洲局势了解的渴望,新的形式的印刷品——柯兰特出现,意思是有多条新闻组成、共同描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出版物,这种印刷品在当时获得了成功。但是严厉的出版制度对于国内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报道国外新闻。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派与保王派唇枪舌战引发了火热的舆论攻势造就了更多的小册子,革命中保皇派与国会派之间的争论为党派报刊小册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现众多的党派报刊。面对迅速增长的小册子,1662年议会通过《出版许可法》严厉限制报刊的出版自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备受压制的新闻出版产业重新复苏,1694年,议会正式废除《出版许可法》后,出现了众多新创办的报刊。

——摘编自张英明《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报刊与政治运动(17801850)》

材料二:当传教士将西方媒介传入中国时,造成了对专治以及官报的挑战,马礼逊刚到中国时曾说,“余等在中国之传教及印刷业,均受当局所限”。1833年后,报纸逐步“由外而内生根发芽”,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打开中国国门,其中《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等报刊的实践疏通了中西方的信息交换,为中国新闻史上外报的发展提供了先例,其传达的内容以在场的形式影响着时代,是报刊发展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直接表现,这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人办报达到了高潮,“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多元化报业发展模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摘编自蒋好著《在场与追忆:中国近代报刊起源与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报纸发展演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人创办报纸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报刊与政治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94年,翁同龢在读到《新学伪经考》后,在日记中评论康有为说:“真说经家一野狐也”。赞同变法的大臣孙家鼐读了《孔子改制考》之后,也忧心忡忡,“窃恐以此为教,人人存改制之心,……是导天下于乱也”。这说明(     
A.变法冲击了儒学的地位B.维新思想冲击晚清统治基础
C.新旧知识分子阵营分明D.改革势力之间尚未达成共识
2023-10-18更新 | 60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文中以“群”对应英语中的society,并首揭“群学”一语。此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逐渐萌生“以群为体,以变为用”的维新思想,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群与学、群与强、群与治、群与变、群与会的关系。此举意在(     
A.推翻清朝统治B.消除变法阻力C.实现救亡图存D.追求自由平等
2023-10-1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