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1 .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根据《尚书》《孟子》等传统经典,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写道:“中国古固有议院”,而议院的功能,被解释为“通天下之气,会天下之心,合天下之才”。其意在(       
A.为建立民主共和而摇旗呐喊B.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
C.利用传统思想宣传变法主张D.促进儒家思想的“复兴”
2024-04-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爱国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仁人志士,为捍卫民族的独立,争取民族的进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和抗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内涵包括:反对外国侵略的思想;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复兴建设祖国的思想。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汇成的力量,使中国没有彻底沦为殖民地,并最终取得了救亡图存的胜利,步入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摘编自黄长义《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三个主要问题》


根据材料,围绕“爱国主义”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74年,王韬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创办《循环日报》,宣传“天下之治,以民为先”“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等主张。这表明王韬(     
A.立足国际视角践行洋务新政B.已经认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C.借助舆论宣传凝聚革命力量D.仍未突破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称,所载尧、舜、文王之诰命典章和盛德大业,皆孔子理想寄托,并非史实。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必由据乱世而入升平世,最终达于太平世。康有为意在(       
A.实业救国B.托古改制C.维护孔教D.宣传革命
2024-02-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侵略、挽救危局做出了诸多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不过这一切都是依靠科技为动力来改变的。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因此在此视角下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序幕。

——摘编自杨玲玲《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未几有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

——摘编自蔡锷《军国民篇》

(1)根据材料一和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就“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进行阐述。(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自强之举”和“北方诸省之乱”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并对“变法自强之举”进行评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时间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年)19世纪40、50年代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 --90年代洋务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年)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
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两个以上信息提炼一个主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8 . 论述题:历史图片往往是浓缩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人的救亡图存”为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论题,加以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表述清晰,史实准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据统计,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草拟的诸多奏折中,废八股为中心的文教改革建议最多,涉及政治制度变革的折子最少,而康有为最具宪政意义的主张却在奏折中未见踪影。出现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宪政直接损害了顽固派利益B.维护皇权独尊的需要
C.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D.民主革命浪潮的压力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梁启超曾回顾说,他们竭力呼号维新变法,但举国如梦如睡。戊戌政变后,民众仍昏昏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这场变法与自己的命运息息相关。维新运动不过是他们唱了一出独角戏。这说明(       
A.变法的思想固守中体西用B.维新派对改革影响较小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D.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2024-01-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