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与时俱进的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中国智慧,推动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60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和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5年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目标确定了,从何处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20世纪90年代初受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国际局势的影响, “左”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开始抬头,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也开始出现。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备受关注的“南方谈话”。

——李君如《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材料三   《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表》


——《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资产阶级为改造中国而进行的政治实践和思想运动(只写事件名称,无需展开)。
(2)依据材料二概述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方谈话”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新举措。
2024-03-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873-1895年,国人共办报30种,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至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的两年多,全国各地创办的报刊达七十多种,且出现了大量政论性报刊,形成了我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据此可知(     
A.中国报纸取代了外报在中国的主导地位
B.近代报刊商业经营理念发生变化
C.戊戌变法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D.戊戌变法后文化环境已相当宽松
2024-02-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使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等人让中国人开始更大范围地接触现代事物,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一批新锐知识分子依靠皇帝的支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成为光绪政治集团的核心力量,他们所领导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暴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颜德如《论近代中国人探索实现民族复兴之方案》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据材料一、概括四种“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活动及各自主要主张,并归纳这些方案所体现的共同的时代主题。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归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024-02-0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当中国将要被瓜分的关键时刻,在北京的一批参加会试的年轻举人向皇帝上了一道长长的奏疏,建议进行彻底的改革。”这一举动(     
A.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加速了大清帝国瓦解
C.拉开了维新运动序幕D.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2024-01-3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变法开展之前,康有为就公开表明与旧官僚体制为敌; 康有为在接受光绪帝召见时说:“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尔! ”这反映了维新派(     
A.态度坚决措施彻底B.缺乏策略急躁冒进
C.准备充分斗志昂扬D.握有实权雷厉风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897年底,我国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在他主编的《上海新报》上评论说,“整个中国,书籍生意大幅增长,连印刷机都跟不上这步伐”。这反映了(     
A.民众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政治改革如火如荼
C.社会文化事业持续发展D.国人民族意识觉醒
2024-01-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清光绪帝下诏:“嗣后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详筹兴革”,以此改变国内不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与此同时,两广总督刘坤一对以往的工商业政策也大加批评,说“无事不由官总其成,官有权、商无权”。这说明(     
A.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政府力求变革以图存
C.洋务新政推行受阻D.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
2024-01-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改革了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
C.推动新思想在社会上传播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24-01-2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妇女解放运动开始于戊戌变法时期。甲午战争后,伴随妇女的逐渐觉醒,妇女解放作为变法图强的一部分,将矛头指向封建陋习。不缠足运动引起国人的思考,废除缠足成为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维新派在戊戌变法时期提出的废缠足、兴女学这两项措施,拉开了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序幕,促进了社会变革。戊戌变法时期妇女解放运动是由男性倡导发起的,各种妇女解放的问题是由男性提出的,女性成为男性的跟随者。

——摘编自张晓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运动的历程与启示》

材料二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期间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2024-01-2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新派在新建新式学堂之外,还对旧时书院进行改造,将其纳入新式教育体制当中,在合理利用原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将维新思想广泛传播。政府兴办学堂经费不足时,便鼓励官员以捐助和民间集股的方式办学,亦由民智已开,不可抑遏。为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维新派还掀起了办报馆、译西文、创学会、建社团的文化革命运动,向社会推广西学以促进整个教育改革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郭田田《戊戌变法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民国初期是近代中国公民教育的产生发展阶段。在学习借鉴西方公民教育之初,不少学者强调,西方公民教育之思想不可完全移植于我国。商务印书馆和《中华教育界》杂志社等民间社会机构发表西方公民教育著作文章,顺应时代要求、自觉承担推动公民教育的重任。随着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不断传入,人们提倡将民主共和精神的培养作为公民教育目标模式构建的基础。

——摘编自朱小蔓、冯秀军《中国公民教育发展观脉络探析》

(1)据材料一,概括维新变法的教育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民国初期公民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点的成因。
2024-01-2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