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目睹欧洲一战的野蛮以及中国西化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严复突破了器物、制度的局限,进入思想文化的深层领域,寻找西方富强的原因,提出了“援西入中”的思想启蒙方案,借助西方思想来探索中国现代化路径,最终形成以“文明社会”思想为核心的建设现代理想国家的蓝图。严复据此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要以文明为指针,广泛吸取中西方发展的有益成果,拒斥当时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宗法主义,因为中国的发展“期于文明可,期于排外不可。”严复呼吁中国应该全方位地给予民众自由。在社会自由方面,强调在不侵犯他人权利和安全的范围内,个人可以拥有充分的自由;在经济领域,反对重商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在公共领域,呼吁出版和言论自由;在政治维度,提倡争取政治参与的自由,设立京师议院和地方自治的方式培养公民能力,逐渐过渡到民主制。

——摘编自郑莉《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探索:以严复现代化思想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文明社会”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严复“文明社会”思想产生的原因。
2024-05-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认识到,必须与赞同变法的官吏联合起来,在朝野上下形成变法的社会“风气”,“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合群非开会不可”。在康有为的推动下,1895年8月,翰林学士文廷式组织强学会以“达民情、育人才”,它标志着维新运动进入了有组织的阶段。强学会每十天集会一次,宣讲“中国自强之学”。11月,康有为在上海成立强学会分会、出版《强学报》,两地的会员有50人左右。1896年1月,慈溪太后下令封闭强学会、但各地的维新运动并未停步不前,到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等超过300所。

——摘编自谢景芳、祁冰《文延式与强学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强学会成立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世纪末,康有为借《春秋公羊传》中的变易思想——“三世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虽不时引用“三世说”,但更多采用自然科学知识,认为万事万物,无不处于变化与进化中。这反映了梁启超(     
A.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B.竭力提倡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C.主张摒弃中国传统变易思想D.使报刊成为变法的宣传重心
2024-05-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信息押题卷(三)全国卷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中建议:“州、县、乡、镇,皆设书藏,以广见闻。”同年7月,梁启超在主持强学会时,设立强学书藏,“备置图书仪器,邀人来观,冀输入世界之知识于我国民”。这体现出梁启超等人(     
A.希望拓宽官方藏书渠道B.号召兴建图书馆推广社会教育
C.主张学习自然科学知识D.意识到藏书推动学会的重要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戊戌变法前,康有为根据《尚书》《孟子》等传统经典,在其《日本书目志》中写道:“中国古固有议院”,而议院的功能,被解释为“通天下之气,会天下之心,合天下之才”。其意在(       
A.为建立民主共和而摇旗呐喊B.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
C.利用传统思想宣传变法主张D.促进儒家思想的“复兴”
2024-04-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饬令湖北全省官销《时务报》,随后,多省官员效仿,饬令各级官府购阅《时务报》等报刊,推广范围遍及全国。在当时有利于(     
A.扩大洋务运动的影响B.清廷专制统治的强化
C.助推革命理念的传播D.营造变法的社会氛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主线.但我们翻检近代,不乏有精彩、荣耀和辉煌。在21世纪多元文化环境中,应适时地反省中国人的近代记忆重写近代史。如《近代记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求富与求强: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等,体现了作者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


根据材料,阐释一则晚清时期中国的“近代记忆”,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照抄材料中的书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称,所载尧、舜、文王之诰命典章和盛德大业,皆孔子理想寄托,并非史实。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必由据乱世而入升平世,最终达于太平世。康有为意在(       
A.实业救国B.托古改制C.维护孔教D.宣传革命
2024-02-0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反抗侵略、挽救危局做出了诸多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不过这一切都是依靠科技为动力来改变的。洋务派是中国近代传播西方科学技术的启蒙力量,因此在此视角下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序幕。

——摘编自杨玲玲《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影响》

材料二   甲午一役以后,中国人士不欲为亡国之民者,群起呼啸叫号,发鼓击钲,声撼大地……未几有变法自强之举。此振兴之自上者也。同时有北方诸省之乱,此受外族之凭陵,忍之无可忍,乃轰然而爆发者也。

——摘编自蔡锷《军国民篇》

(1)根据材料一和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就“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进行阐述。(要求: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法自强之举”和“北方诸省之乱”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并对“变法自强之举”进行评价。
10 . 论述题:历史图片往往是浓缩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中国人的救亡图存”为主题,就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论题,加以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表述清晰,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