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维新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帝国与后金的辽东战事成为朝野热门话题的时候,袁崇焕每遇退伍老兵就好与其谈论边塞兵事。久之,就成了官场中的辽东通。他也认为自己有守边关之才能。

1621年,在辽东布防的袁崇焕反对保守谨慎,主张在山海关外第一卫驻军,同时新建宁远城,以便有效保证关外数百里国土。1625年,高第经略辽东放弃原有宁锦防线,袁崇焕愤怒声言:“官此,当死此,我必不去。”3月,努尔哈赤在孤悬山海关200里外的宁远城下与袁崇焕兵戎相见。袁崇焕“刺血为书,激以忠义”,官兵感动,全城军民同仇敌忾,在宁远城下大败后金。时人评曰“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袁崇焕借机重建宁锦防线,布防抗清卓有成效。

其去世一百五十多年后,清乾隆帝评袁崇焕“素与我朝为难”,但毕竟“忠于其君”,可惜无人嘉勉“深可悯恻”。清末梁启超写下《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焕传》以“生死系一国存亡”之语为袁崇焕盖棺定论。

——摘编自郭晔旻《名将诞生——宁远与锦州的光辉时刻》

(1)根据材料概括袁崇焕“布防抗清卓有成效”的原因。
(2)乾隆帝与梁启超对袁崇焕评价的侧重有何不同,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变法前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八股及科举制度是中国落后的根源,因而在维新变法期间,变科举、废八股,改变中国传统的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的方式成为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也幻想以改革教育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从而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规定把西学和中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实就是对传统“中学”占统治地位的否定和挑战。通过皇帝来提倡西学,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理所当然的合理性、合法性。从此,全面学习西学成为戊戌变法后中国近代教育的主流,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地被介绍到中国。在维新派的影响下,很多知识分子从八股之学转向西学,西学的队伍得到迅速扩大。

——摘编自韩小林《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说明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变法时期教育改革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王韬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法国大革命颇为关注。在其著述中揭示了波旁王朝统治下的法国社会危机状况及法王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但同时认为法国大革命的根源在于激发众怒,“共和之政”最终导致法国的恐怖局面,对路易十六之死充满怜悯之情。他虽赞扬法国人民的巨大力量,又将法国人民指斥为“暴徒”“乱民”。王韬的这些主张折射出(     
A.国民政治觉悟普遍较高B.传统民本思想的束缚仍未突破
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社会转型时期人物的时代局限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密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95年春,康有为创办强学会。强学会的每次演讲,都吸引大批听众,不仅许多名流参加,连一些重臣如翁同龢、张之洞也支持。到1898年“戊戌政变”止,各地兴办各类学会达七十余个。这些学会的兴起(     
A.成为当时唯一论政途径B.说明革命潮流已经不可阻挡
C.受到清政府的各种打压D.迎合了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
2024-05-2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严复在《天演论》自序中言:“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其中所论,与吾古入有甚合者。”严复之说旨在(     
A.梳理中外学术源流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倡导西学中源学说D.强调维新变法理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戊戌变法期间,依张之洞建议,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一些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这表明(     
A.废除科举制度成为共识B.近代教育体制开始建立
C.政局变化影响人们生活D.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894年以前,我国农业科学的开展大抵仅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个别行动。1894年以后,《闽报》《苏报》《大公报》《申报》《农学报》《维新报》等纷纷刊登欧、美、日的农业新知,官方协同地主士绅推动种种农业改革。这体现出(     
A.洋务运动推动农业科技普及B.现代农业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C.维新派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D.救亡图存运动深入经济领域
2024-05-2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六)历史试题
8 .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思想变迁历程(     
A.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制度到思想的历程B.借助传统文化宣扬新思想
C.迟滞了各国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4-05-22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自1905年起,该词不仅为大量新式知识分子所运用,而且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为核心的疆土概念。“领土”概念之所以提升,原因在于(     
A.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B.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C.明治维新带来的启示D.资产阶级的不断壮大
2024-05-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历史研究中有关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的比较的两种观点

观点学者代表理由
本质不同说林增平戊戍维新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政治实践,而这一期间所谓的“新政”则是封建统治者为了欺骗人民和弥合同帝国主义的裂痕而改变其统治方式的表现;戊戌维新的最高目标是要求开国会、立宪法,把中国变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国家;而这一时期的“新政”主要仅止于封建统治机构做某些改变
主要方面相同说张连起背景都是在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的总形势下发生的
目的都是巩固皇权、变法图强、振兴国家及适应资产阶级的某些需要
内容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推行了类似的政策
后果前者失败,后者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成果
结合上表中两位学者的观点及所学知识,确定一个核心观点并对其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所选观点,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2024-05-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