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同治八年(1869),山东冠县梨园屯教民在传教士的怂恿下,分割了本村玉皇庙及附属义学公产,教民在分得部分地产后,随即转让给传教士修建教堂。这引发非教民一方的强烈抵制,展开了长达近30年的诉讼和斗争,这就是“梨园屯教案”。在此事件中,传教士不仅怂恿教民,还胁迫或勾结地方官员,因此获得官府的偏袒而占据上风。材料说明(     
A.西方教会势力扩张激发了义和团运动B.中外民族矛盾开始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C.地方官员偏袒传教士体现清政府腐败D.列强瓜分中国导致传教活动性质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义和团极端仇视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B.列强瓜分中国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C.洋货的倾销造成了小生产者大量破产D.西方传教士与国内民众存在文化分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下)》记载到:当道义的愤怒仍然同旧时代连在一起的时候,正义者是不可能战胜非正义者的。但是,在庚子事变的枪炮沉寂以后,自胶州湾事件以来的瓜分狂潮也失去了其滔滔势头。这则材料的主要强调了(     
A.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B.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C.反割台斗争的民族气节D.辛亥革命的积极性
4 . 一位同学在进行学习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做了以下笔记:“它表现了被侵略者对于侵略者郁积已久的愤怒。”“包含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抵抗。”“包含着旧式小农和手工业者因自然经济分解而蒙受的痛苦。”该事件
A.说明了基层民众已形成了近代民族主义意识
B.彰显了先进中国人积极寻求救国真理的愿望
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势力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022-01-05更新 | 55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国人赫德评价义和团运动:“不论中国哪一部分领土被分割去,都必须用武力来统治。像这样,被分割去的领土越大,治理起来所需的兵力就越多,而骚乱和叛乱的发生就越是确定无疑。中国如被瓜分,全国就将协同一致来反对参与瓜分的那几个外国统治者。”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B.“扶清灭洋”顺应了时代发展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D.阻止了殖民者对中国的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0年11月《中国旬报》评论义和团,认为尽管义和团是"愚民","其举动可哂,其惨杀可恶,其热心则可嘉","义和团与外国争权,斯岂非中国自立之绝大起点?"该评论旨在强调义和团
A.盲目排外且愚昧无知B.显示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
C.与以往农民运动无异D.标志国人近代主权观形成
2022-03-23更新 | 49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3+3+3”2022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场运动中,人们散发的宣传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揭帖。这场运动
A.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C.自始至终得到统治者支持D.达到了中国农民运动最高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义和团揭帖,大多以精于象纬之学、料事如神的预言家《刘伯温碑记》的形式出现。图4所示揭贴部分原文为:“君非桀纣,奈有匪人。最恨和约一误,致皆党鬼殃民。”这体现了义和团

义和团揭帖
A.具有爱国与迷信的双重性B.利用揭帖广泛的发动人民
C.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D.主张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2022-05-06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狼狈西逃”还是“微服西狩”?

注:“西狩”一词,出自《左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说的是鲁哀公去西边打猎,猎获了麒麟。

材料1   《狼狈西逃的慈禧》(1900年8月29日法国画报《笨拙》)


材料2   1901年1月29日,在西安“蒙尘巡幸”的慈禧太后以朝廷名义颁布一道上谕,内称:“世有万祀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大抵法枳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丁戍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胜于红巾……”

——余丽芬《清末新政评议》(浙江学刊,1991年04期)

材料3   庚子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行二日,至榆林堡。怀来县知县吴永具衣冠恭迓于道旁。于是帝后始得进饘粥、备供帐。……丁卯之秋,余与公相遇客邸。有以前事询者,公为述其大略,乃与外间所传迥异。同坐刘治襄先生,瑰奇人也因就公所述,草具其事,立成数万言……

——《庚子西狩丛谈序》

材料4   《庚子西狩丛谈》封面


(1)干支纪年法中“丁”和“戊”均属天干,是不能相互搭配来纪年的,那材料2中的“自丁戊以还”大意是什么?
(2)材料2中的“康逆之祸”、材料3中的“乱民肇衅”指代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材料2中“红中”指代哪一类历史现象?
(3)从序中得知,《庚子西狩丛谈》一书系亲见者讲述,他人记录而成,这种方式产生的史料一般称作        
A.实物史料   B.间接史料   C.口述史料
(4)以北宋时期的改革为例,说说“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是如何体现的?
(5)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材料1、材料3有着完全不同的记录。如何看待材料1、材料3的证史价值?
(6)慈禧及皇室西安之行,“微服西狩”“蒙尘巡幸”“仓皇出逃”说法都有。你认为该称作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22-02-16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静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期间,慈禧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指令荣禄“明攻暗保”,还派官员到使馆慰问。这说明(  )
A.义和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农民运动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再致割地赔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