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危机的加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权论与晚清海军建设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廷认识到当务之急是必须广购战舰巨炮,联合北洋力量及特派总管海军大臣,以此提升海军实力。1895-1898年,列强几乎把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都霸占并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使得“无论如何艰难,总宜复设海军”成为朝内共识。美国学者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在中国的传播使晚清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海权关乎国家盛衰、立国之道及经济发展,于是清廷在西方海权理论的指引下开展了以争夺制海权为目标的近代化海军重建。清政府健全了各级海军指挥机构的设置,设立海军部并统一海军指挥,开始对海军军官授衔。清政府从西方国家购置多艘舰船并完成了从江、海混编到江、海分组编制;清政府还开始了象山军港的建设,又在烟台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警卫队;与此同时,天津北洋医学堂、烟台海军学校以及湖北海军学校等先后建立,清廷还向日本派出300多名官派留学生专门学习海军。

——摘编自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开始在西方海权理论指导下开展海军近代化改革的时代背景。
(2)这场改革能否解决清廷的“当务之急”,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清朝近代企业结构示意图


——根据刘克祥、吴太昌《中国近代经济史》编制

材料二   19391017日,日本特工机关就国民党政府高级官员在上海外国银行存款情况,写了一份秘密调查报告,名为《登集团特报丙第一号——政府要人上海外国银行预金(存款)调查表》,这些存款主要存于上海的花旗银行、荷兰银行、大通银行、启丰银行、友邦银行、运通银行、麦加利银行等。

序号姓名法币存款(万元)约合美元(万元)
1蒋介石6639809
2宋美龄5230637
3孔祥熙5214635
4陈立夫2400292
5宋霭龄1200146
6合计206832519

——根据《中国四大家族》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这种企业结构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两个角度,论证1939年日本特工机关秘密调查报告的史料价值。
2023-10-0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等5地(稳派教育)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不同时期中国向外国借款情况表


材料中三幅图表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政府向外国借款的情况


问题:
(1)请比较三个时期中国政府在使用贷款方面的异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对国民政府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贷款情况予以评价。
2023-10-08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后,为偿还对日赔款,清政府与汇丰银行、德华银行签订《英德续借款合同》,借款1600万英镑,利息为45,限45年还清。因关税抵额不足,另规定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代征江苏、湖北、浙江和江西四省七处厘金(清末至民初征收的国内贸易商业税,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即1%)抵偿部分债款。这一举措意味着庞大的厘金税收通过海关纳入户部直接管辖范围,地方财政收入将严重缩减。为弥补厘金抵债省份损失,清廷推出以昭信股票银为主,裁兵节饷、丁漕折钱平余款项为辅的拨补方案。却因拨补款的来源不够稳定,各种牵制因素变动不居,造成拨补虚悬的窘境。抵债省份和承协省份再三呼吁改变拨款无着的困局,但因调整难度大,随后又新增庚子赔款等筹款压力,户部对拨补方案仅作了微调,相关省份只能自行应对困局。清廷固执于“内重外轻”观念,财政调度能力渐趋低下,央地矛盾不断升级,演变成内外失信态势,这是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的关键因素。

——摘编自王静雅《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财政纾困筹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末财政纾困筹策失败的原因。
2023-10-03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秋,亲眼目睹维新运动由轰轰烈烈而终至失败的蔡元培,对清政府改革失望。回到家乡后,蔡元培一方面投身于新式教育机构的创办,实现他“培养革新人才”初衷;另一方面,则是积极联络同志,组织队伍,为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积蓄力量、制造舆论。作为浙江地区最早新式学堂之一的绍兴府中西学堂在蔡元培任下,对青年学子产生很大影响。1902年,中国教育会在上海成立,蔡元培被推举为首任理事长。中国教育会是20世纪初国内很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革命团体,“它表面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

材料二   19122月,蔡元培发表著名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批评清末教育宗旨中的“忠君”“尊孔”两项,主张民国教育应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为方针。同年7月,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在北京举行,讨论通过了民国教育宗旨。9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看出,除世界观教育未被采纳外,蔡元培的四项主张均得到反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教育会成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民初教育发展的意义。
6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虽然在军事上成立了大陆军,但从十三州汲取军事资源是极度困难的,协调各州同样非常困难,导致华盛顿反复遭遇缺乏军备的困境。汉密尔顿在大陆军中是华盛顿的副官,就深感大陆会议的权限不足。在外交上,更需要一个统一的政权(即以美国的名义而非某一个殖民地的名义)对外开展外交活动、签署外交协议。独立战争结束后,新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1、各州之间贸易存在许多摩擦和需要协调的地方:2、各州可能单独和欧洲国家,或者印第安部落展开外交活动,而这些外交活动的指向很可能是互相冲突的:3、大陆会议无法从各州汲取财政、物质资源……在此情况下,有相当多的美国政治家认为邦联制被证明无法满足美国的实际需要,应该建立一个更加强大的联邦政府以应对内部和外部的诸多问题。

——摘编自《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在新政与立宪的过程中;清廷中央集权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在中央设立军事、财政等各职能部门】相应地在各省设立下级机构,垂直掌控,直接剥夺了地方督抚在军事、财政、司法、外交、人事与行政等方面的权力,从制度设计上把地方督抚的相关权力收归中央,逐步加强中央集权,而使地方督抚权力越来越缩小。

清廷从制度上收回地方督抚不少重要权力,但因为亲贵专权,内部矛盾重重,政出多门,实际上破坏了中央集权的效力,未能真正掌握这些权力。以军权为例。清廷收回各省新军的指挥权、调遗权统归军谘府、陆军部,使地方督抚虽有节制新军之名义,而没有指挥、调遣新军之实权。……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面对革命,除少数顺应世变潮流以外,尽管可能有多数督抚想效忠清王朝,但大都有心无力而已。

——摘编自李细珠《再论“内外皆轻”权力格局与清末民初政治走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与清廷在加强中央权力上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强化联邦政府权力与清廷加强中央集权结果有什么不同,请说明理由。
2023-09-29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
2023-09-28更新 | 114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3届高三六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主要是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展开的。在中央层面,在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给赐番夷通例”,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作出了重大调整,并作了许多新的规定,被称为“弘治新例”。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间,商舶贸易日益公开化发展,市舶宦官的罢撤,形成了一套新的运作体制,称为“广中事例”,这些制度在后来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上升为国家的贸易制度。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月港设督饷馆,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万历年间,在广州举办一年两次的“交易会”,更是带有国际性的特点,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外贸的商业组织,明代海外贸易走向了世界,与世界近代海洋贸易相衔接,明朝对外贸易进入了新的时代。

——摘编自逯杏花《论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以来,各地行帮在沪设有众多“中庄”,上海商人也在各地遍设分销机构,“上海为吾国第一大埠,其所以成为经济之中心者,赖其贸易之发达也”。海关贸易统计册中各类进出口商品不断增多,农产品、原材料、手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以及相对应的机制品和原材料的进口不断增长。上海的洋行来自世界各国,同世界大商埠伦敦、纽约、巴黎、汉堡、东京、大阪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洋行在内地拥有功能齐全的商业收购和销售网。上海的批发贸易发达,凡是经营洋货的批发商,绝大部分都集中于租界。

——摘编自方书生《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渐变与突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转型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上海商贸发展对中国近代经济转型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记》记载,“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孟子》也有“是故得乎民而为天子”“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天下”之说。墨子也提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论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认为礼的运用王和谐,认为先王的治国之道是最好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以抱目,冲气以为和”,认为和谐的状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条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指天体运行是没有终止的,不因外界事物干扰而屈服,君子也应该效法天,自强不息、永不停息。《孟子》记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奋发图强的精神。

——摘编自朱美荣《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

材料二   国传统文化发展到近代不得不发生深刻的变革。由于中国的大门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打开的,外来文化的涌入使时人一时难以阻挡,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传统文化的讨伐声中,匆忙转向新文化,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急迫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对中国传统文化所遇到的近代危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分析,文化批判的功利色彩较浓,文化自觉运动的参与者无论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对传统文化简单否定的倾向。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鸦片战争后的民族救亡,是循着“利器”到“改制”和“化教”的程序进行的,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文化变革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人们“只有西方文化才能拯救民族危亡”的简单思维习惯。

——摘编自蔡雅娟《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先哲思想体现的社会价值观,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10 .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陈公哲,祖籍广东,是近代著名的武术家和教育家。他邀请了孙中山为精武会题写了“尚武精神”的横匾,扩大了精武会的影响力。由他主办的《精武书刊》,对于记录精武体育会的历史,以及传播传统武术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他的努力下精武体育会发展十分迅速,此后遍布东南亚、美国等地。他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多种体育运动,还在摄影、考古、书法等领域取得了成就。他认为体育是德育和智育的基础,三者缺一不可。精武体育会会倡导“天下大同”精神,他将儒家思想中的“克己”“平等”与西方“博爱”思想结合,体现出一种大包容的世界主义思想。精武体育会中不分阶级,一视同仁,只要具有为他人牺牲的勇气和诚意就可以成为兄弟。在民族危亡之际,大批精武学员为国家和民族英勇牺牲,受精武精神感召,大批民众纷纷募捐,为体育教育和抗日活动贡献了力量。

——摘编自王换源《武术名家陈公哲与精武体育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公哲精武体育精神的内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公哲的主要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