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世纪初,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中国日报》,“是为革命报纸之滥觞”;留日学生耳濡目染自由平等学说,鼓吹革命排满者日众,“渐入于革命书报全盛时期”。革命书报的发展(     
A.表明民主革命成为社会共识B.说明报刊媒体发展空前繁荣
C.得益于留日学生的积极努力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2 . 在民生主义中,孙中山反对没收地主土地,所以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通过实行核定地价和土地国有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然而这是不可能成功的。这说明(     
A.资产阶级改革在中国行不通B.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双半社会”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D.旧三民主义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2024-01-1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进行了探索。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毛泽东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定地指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两者想法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成长经历不同B.阶级属性不同C.革命任务不同D.奋斗目标不同
4 . 康有为据《公羊传》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其后孙中山也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两人都(     
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
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
2023-09-18更新 | 648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现代意义的“民族”观念传入中国之后被广泛使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主张建立一个单一汉民族的民主共和国,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派主张建立一个多民族的君主立宪国家,最后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民主共和国家成为双方的共识。梁启超还创造了“中国民族”和“中华民族”两个词。这一过程(     
A.反映了对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B.实现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结合
C.体现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中国化D.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建立
2023-09-09更新 | 34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半月考历史试题
6 .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来奉后,认为原盛京将军府“局势隘陋,不足以壮观瞻,且接见外宾,受谒僚属除旗民号房外,并无司道以下各官厅用”而新建总督府,新督府以西洋式的建筑风格为主,同时饰有中式传统纹样如祥云、龙纹等。新落成的总督府建筑样式反映了(     
A.清末政局对建筑文化的影响B.晚清地方大员的奢侈腐化
C.列强已经控制中国建筑行业D.近代东北社会习俗的改变
2023-07-21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清末,陈去病在《论戏剧之有益》一文中说:“此其奏效之捷,必有过于劳心焦思,孜孜矻矻以作《革命军》《驳康书》《黄帝魂》《落花梦》《自由血》者殆千万倍。”他号召青年人投身戏剧。这反映出(     
A.传统戏曲的演出逐渐衰落B.戏剧开始由愉悦达官显贵转向民众
C.戏剧成为宣传革命的手段D.反清书籍宣传革命思想的作用弱化
2023-06-10更新 | 7185次组卷 | 4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女士走马”

材料   下图为清末北京《星期画报》第22期(19072月)刊发的《女士走马》。


   

《女士走马》附文说明:

女学生骑马经过琉璃厂,有人嘲笑说,女子只配管二门里头的事,不该如此瞎逞能。

作者于是站出来,为女学生辩解:“咳,说这话的,就算项固到家了。古人教女子办家里的事,是他的天职;没说过教女子不懂外边的事。现今盼望中国自强,女子会骑马,正是自强的苗头儿。请问当年那花木兰替父从军,谯国夫人领兵打仗,他们都不会骑马吗?"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士走马”现象加以阐释。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儒家教育倡导学生游学,“以广其闻见”。至清末,很多新式学堂注重以日本为师”,同时糅合德、法、英、美的教育理念,在学生心智、体育教育方而进行制度化设计,其中“远足会”是比较通行的活动。

1907年9月,湖州的各个中小学堂组织了一次“远足会”,各数员分队督率自己学校的学生,“且步且歌,声容步伐,颜见整齐”。同年,山阴县学堂举行“远足会”,“与地理、历史、物理上有关系者,无不留心考察”。学生们在“远足会”之后,还要写“远足记”。有学生写道:“经过烽火墩,登其,觉空气清新,百倍于寻常”;还有学生在远足上海法租界后写道:“上海乃吾国之土地……租界之权,皆为外人所管辖,反客为主。名为租界,实与割地无异”。

——摘编自李成晴:《远足:清末新式学堂的师生“从游”》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远足会”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远足会”的作用。
2022-10-27更新 | 3057次组卷 | 20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孙中山旨在
A.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C.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D.主张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2021-06-09更新 | 10439次组卷 | 105卷引用: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