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民族主义有时表现为一种情感或者思想,有时表现为一种运动,体现了民族成员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民族独立和强大。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5世纪,大西洋沿岸的经济开始活跃,并引起系列的社会变化,以英国为例,玫瑰战争从根本上削弱了封建势力,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统一,伦敦成为国内统一市场的中心,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通用。1485年开始的都铎王朝非常注意强化王权势力,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从1337年到1453年,英法爆发了百年战争,战争强化了正在生长的民族意识,也使两国的疆界逐渐明确,由此诞生了最初的民族国家。

——钱乘旦《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遇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媛”。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古、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三   民族主义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叶,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认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实施的反人类、反文明的罪恶行为给世界带来了灾难。

——马俊毅《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于1901年开始的政治变革,是在借鉴西方君主立宪国家政治制度之后,为了缓和革命形势而展开的。其政治制度变革的基础是原有的以军机处、六部制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旧有体制。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1910年仓促召集的国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传统和政治生态,以致先后被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拿来作为愚弄人民和欺骗舆论的工具。

材料二   孙中山关于政治体制”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构想,没有完全照搬欧美的政治制度。在他所设计的政治体制中既有美国式的分权制衡,又有英国式的权力整合,并有选择地继承传统体制中的精华,超越中西,以缔造一个更完善的政治体制。南京国民政府根据他的五权宪法理论建立了五院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海岗、王卫红《1900-1949年中国政治变革和启示》

材料三   新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民主为政治特征。党领导各族人民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建立了作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了实现和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民主制度是人民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

——摘编自朱祥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制西方和日本的政治制度”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变革的发展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
3 . 发展民主政治,探索民主发展道路,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美式民主”,美国历史学家查尔斯·比尔德曾这样形容:一伙资本家投机商“成功哄骗普通民众接受一个有利于少数显贵的政体”。如今,美国制度失灵的迹象随处可见:选举沦为“金钱游戏”,两党对立日益严重,贫富鸿沟日益加大,种族矛盾日益加深,而实际掌握权力的“深度政府”只关注政商寡头的利益,对民众日益强烈的不满无动于衷。

——摘编自朱瑞卿《政治失能、经济失衡、社会失序-起底美国走向衰败的政治制度》

材料二   民主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便开始了孕育成长为“中国式民主”的实践活动历程,同时也产生了民主模式之争,一度出现了矛盾、产生了分歧、造成了分裂、形成了纷争。加上西洋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洋资本主义暴发户的挑拨离间乃至直接干涉,导致近代中国政治版图四分五裂。“英美式民主”虽然最早登陆中国,但紧随其后的是与其截然不同的“苏俄式民主”。从此,两种来自“西方”的不同民主理念及其模式在中国掀起了“蓝色民主”与“红色民主”相互激荡的风暴。

——高民政《正确认识对待“中国式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式民主”的特点和本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模式之争”。
(3)谈谈对新时期我国“中国式民主”的认识。
2023-07-08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同盟会宣言中提出四项“治国之大本,布告天下”:1、驱除鞑虏,2、恢复中华,3、建立民国,4、平均地权。……《民报·发刊词》将这四项归纳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特别提出民生主义的本意是为防止已发达国家发生的“国强民困”、两极分化的问题。孙中山设想采取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方针。……多数史家认为孙中山的核定地价的思想是受到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1839-1897)的影响。亨利·乔治主张以征收土地的单一税制,来实现反对垄断,达到全民共享社会财富的目的。

——摘编自马金科《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材料二:孙中山其实并不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革命是什么内容,却认为“社会革命”就是他所谓平均地权。当时他所说的平均地权,意思是首先由国家核定土地的价格,以后在地价上涨时,国家仍按原定的较低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因此,这也就是实行土地国有。……因此这个纲领实际上是要打碎封建主义的枷锁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纲领。由资产阶级实行土地国有,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恰恰是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道路。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主要目的及其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思路,就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情结,谈谈你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悼念文章布满各地大小报章。有个叫卢绍稷的人,发表了《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1)根据所学,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华盛顿被称为“国父”的共同原因。

材料二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2)材料二中,领奖者为什么强调“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材料三   长时期以来,军政人物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四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3)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但他们一个做了皇帝,另一个却拒绝称王。综合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中的原因。
2020-03-26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