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武昌起义爆发后,上海的《民立报》就以头号字体刊出专电,后又特辟专栏,介绍起义进展情况。上海望平街上各家报馆及时跟进,迅速传播新闻,除正常出报外,随时加印“号外”。辛亥革命时期,望平街成为上海的新闻发布中心。这说明当时(       
A.晚清政府放宽了对新闻舆论的控制B.新闻报刊业广泛关注和支持革命
C.上海报刊业的发展推动了革命进程D.辛亥革命增强了大众传媒影响力
2024-04-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3 . 1912年1月,孙中山在参议院成立会上说:“矧当北虏未灭,战云方急,立法事业,在与戎机相待(凭借、依靠)为用。”随后,他又属意制定五权宪法,并将宋教仁草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提交参议院,“以资参叙”。这表明(     
A.革命党人贯彻民主共和的理念B.《临时约法》得到了实施
C.议会成为革命政府的权力中心D.法制工作成为施政重心
4 . 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赞叹:湖北革命党人已有“如此实力,则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大事不难而定也。急宜趁此机会,勇猛精进,较之徒在粤谋发起者,事半功倍”。黄兴意在(       
A.提升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力B.赞扬湖北革命党的斗争精神
C.强调湖北革命时势已形成D.夺取革命运动全国性的胜利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     
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
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2023-05-24更新 | 674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改革司法制度,颁布了《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刑讯文》和《大总统令内务、司法两部通饬所属禁止体罚文》等法令,宣布废除封建刑讯体罚,明令“不论行政司法官署,及何种案件,一概不准刑讯鞠狱。当视证据之充实与否,不当偏重口供,其从前不法刑具,悉令焚毁。”这反映出(     
A.总统集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B.封建刑讯制度终结
C.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趋势D.司法体系的成熟
7 . 1911年年底,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称“此次革命举动,秩序井然,并于外人利益,非常尊重,与从前此等乱事,大不相伴”,建议在京“各领事目下须以实在政府待革命”。英国外交大臣的上述举措(     
A.说明民主革命成为时代主流B.使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利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D.便利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8 .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第一个文告《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对临时政府的施政方针作了如下的规定:对内要实现民族、领土、军政、内治、财政的统一,对外要将清政府“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和平主义,……循序以进”。对此解读最为合适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南京临时政府明确提出反帝的目标
C.该文告的发布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彻底结束
D.对内强调统一有利于彻底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2021-08-23更新 | 955次组卷 | 15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中华民国建立后,陆军部下令将清朝各昭忠祠改建为大汉忠烈祠,汇集各省”尽忠民国死事诸烈,入祀其中,由本部派专员致赏,以后即由各执政春秋致奠。”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否定传统的儒家价值观念B.强化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
C.改变原有祠堂的社会功能D.宣传五族共和的建国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